医药年5月第35卷第10期

液囊空肠导管在梗阻性黄疸术后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滑志娟 赵永晨 刘玉英 赵立华

医院普通外科保定

 梗阻性黄疸;液囊空肠导管;护理

R.6 A -()10--02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处于高代谢状态,外科营养支持至关重要。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将我科关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年1月至年6月于医院普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6.6岁。其中,胆总管结石36例,胆管癌12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1例,胰腺癌11例。随机分为EN组30例(胆总管结石16例,胆管癌6例,胰腺癌8例),PN组30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管癌7例,先天性胆总管扩张1例,胰腺癌2例)。

1.2 术后营养治疗的方法:EN组术前置入液囊空肠导管,术后12h开始以输液泵从该管中注入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制剂瑞素,以输注泵泵入,起始速度为30ml/h,次日增至75~ml/h;PN组患者术后从静脉输入标准全合一营养液。EN组与PN组热量、氮量相同,营养治疗均持续7d,其他治疗方案相同。

1.3 液囊空肠导管的使用方法

1.3.1液囊空肠导管的规格:液囊空肠导管由浙江省衡州市迅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16F胃管,另一部分为液囊空肠营养管。

1.3.2置管方法:于术前置管,首先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漏气,然后按置胃管方法将液囊空肠导管、胃管经一侧鼻腔一同置入胃腔,置入深度为50~55cm,确认抵达胃腔后,将胃管固定,接负压吸引器。从液囊腔开口处注入2~3ml0.9%氯化钠溶液,退出5cm以使两管完全脱离,然后再将营养管向内插入10~15cm,将营养管固定。术中术者于肠外将液囊空肠导管送入空肠。

1.4 观察内容:观察腹部症状及胃肠道的耐受性,观察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肠鸣音亢进等消化道症状。于术后第6天测定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营养指标的变化:治疗前2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n=30,g/L,x±s

组别

血清总蛋白

(60~80)

血清白蛋白

(35~55)

前白蛋白

(0.17~0.42)

转铁蛋白

(2.5~5.5)

PN组

营养前

58.3±4.0

29±4

0.16±0.06

1.58±0.48

营养后

68.0±2.7

39±4

0.31±0.09

2.85±0.60

EN组

营养前

57.3±6.3

27±4

0.16±0.08

1.48±0.30

营养后

71.4±6.2*

38±4*

0.38±0.11*

2.67±0.81*

注:与PN组比较,*P<0.05

2.2 肠功能恢复时间:2组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便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n=30,h,x±s

恢复指标

排气时间

排便时间

PN组

58±12

63±4

EN组

40±8

60±11

P值

0.05

0.05

2.3 治疗费用的变化:EN组治疗费、药费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n=30,元/h,x±s

费用类型

治疗费

药费

PN组

±56

±56

EN组

±60

±50

P值

0.05

0.05

3 讨论

  液囊空肠导管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为胃肠减压管,管全长cm;另一部分为液囊空肠营养管,为双腔管,头端为液囊,靠近头端5cm处有多个侧孔。末端为液囊注水口和空肠营养管开口,全长cm,其头端(液囊)嵌入在胃管头端侧孔内,前端用特殊生物粘合剂粘合在胃管上,当液囊空肠导管进入胃内后粘合剂自行溶解分离,液囊注入水后由于囊腔增大而自行脱离胃管而成为独立营养管。该管特点是柔软,易弯曲,对胃酸不敏感,不易刺激鼻腔、咽喉,管道末端圆滑,可防止损伤胃肠道黏膜,有多个侧孔,可防止发生管道堵塞。既能进行胃肠减压,同时又可以进行肠内营养。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组织修复能力及抗感染能力下降,可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轻者伤口愈合不良、伤口裂开,重者术后吻合口瘘、胰瘘、胆瘘、肠瘘等,所以术后营养支持非常重要。本研究在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发现,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其营养指标的恢复与静脉营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纠正营养不良。有研究表明,肠道黏膜的营养30%来自血液供应,70%来自腔内营养物质,而术后肠道麻痹多限于胃和结肠,小肠的吸收功能术后早期已恢复,因此术后早期EN是合理而必要的[2]。本研究观察到在术后12h即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胃肠功能较PN恢复快,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亦得到较好恢复(P<0.05),缩短了住院时间,这为我们在术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提供了可行的依据。本研究显示,只要在实施过程中,遵循由少到多,先慢后快、控制浓度、速度和温度的原则,在术后早期进行EN是完全可行的。本研究还发现,与PN相比,EN组每日药费、治疗费明显减少(P<0.05),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除此之外,PN还存在静脉炎、导管源性感染等风险。所以,早期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缩短禁食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治疗效果确切、患者依从性较好等优点,也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总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护机体代谢平衡,维护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完整性,预防术后感染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首选的营养支持方式[3]。液囊空肠导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途径,做好它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的体会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妥善固定液囊空肠导管:防止滑脱、移动、扭曲,防止因牵拉等意外因素而脱管,定时观察营养管的置入长度,固定情况。(2)保持液囊空肠导管通畅:液囊空肠导管管径细,肠内营养乳剂浓度高,粘稠度高,易导致管腔堵塞。在输注前、后选用0.9%氯化钠溶液或温开水20ml冲洗管腔。菜汤、肉汤、果汁等输入前要用无菌纱布过滤,防止营养液残液堵塞管腔。(3)观察从液囊空肠导管抽吸出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以判断导管有无返流。(4)营养液输注时的护理:在摄入营养液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最好现用现配,如暂时不用,应置于4℃冰箱内保存,但最多存放24h以防溶液变质。输注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可在输注近端自管外加热,避免营养液过凉刺激肠道。输注营养液管每24小时更换1次。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腹痛、腹胀、腹泻,一旦发生,应暂停输注[4]。

参考文献

[1]保红平,姚永良,李奎,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胆道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肝胆胰外科杂志,,19:-.

[2]LidderPG,LewisS.Peri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nutrition.HospMed,65;-.

[3]李宁.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腹部外科,,20;-.

[4]应美红.液囊空肠导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浙江实用医学,,8:25.

作者单位:省保定市,医院普通外科.

(收稿日期:-01-28)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13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