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预防 >> 病例分享第62期吉西他滨联合尼妥珠单
本期讲者介绍
病情介绍基本信息:
性别:女
年龄:70岁
入院时间:-6-21
ECOG评分:1-2分
主诉:上腹部不适2月余,体检发现胰头占位。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手术史:无。
术前特殊检查:肿瘤指标
影像学检查:
上腹部增强CT:胰头钩突占位,MT可能,胆总管下端梗阻,腹腔淋巴结多发肿大。
疾病诊断术前诊断:胰腺恶性肿瘤
-6-27于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病理:胰腺中-低分化导管腺癌;肿瘤大小:3.0cm×3.0cm×2.5cm;肿瘤旁淋巴结1/4枚见癌浸润或转移
分期分级:T2N1M0,IIB
术后诊疗方案患者因术后出现胰瘘+胆瘘,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带管出院,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术后ECOG评分2-3分,体表面积1.29m2,考虑患者化疗不能耐受,未行常规化疗,给予定期密切随访CT及肿瘤指标。术后半年出现肿瘤指标上升,CT示局部复发转移。考虑患者术后出现复发转移,拟收治入院化疗。术后CT:
-11-22上腹部增强CT:胰腺MT术后复发,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腹腔少许积液;脂肪肝,肝、双肾囊肿;附见两肺条索影。请结合临床,随访。术后诊治经过:
考虑患者体表面积低,ECOG评分高,传统AG或FOLFIRINOX方案可能无法耐受。加做肿瘤切片NGS测序检测,结果示KRAS(WT),TP53(WT),Others(WT)。据此考虑术后6月(-11-27)开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尼妥珠单抗(泰欣生)治疗(吉西他滨1.0g+泰欣生mg,D1,8,15),治疗后患者肿瘤指标明显下降,CT示病灶缩小。化疗后CT:
-01-18上腹部增强CT:胰腺MT术后复发,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较前(-11-22)明显减小,胆囊切除术后;脂肪肝,肝、双肾囊肿;随访。
治疗前后CT比较:
疗效评估:PR
后续诊治经过:
-11至-5,患者共接受18次共6个疗程吉西他滨+泰欣生(尼妥珠单抗)化疗。-6至-11,口服替吉奥(2#,bid,D1-14)维持治疗,期间肿瘤指标稳定。-09-12复查PET-CT示:PD术后改变,术区可见多个团状软组织密度灶,代谢轻度升高,考虑转移性病变不除外;肠系膜增厚,中上腹肠壁、腹壁切口下方可见多发局灶性高代谢灶,转移性病变可能。-11至-2,因肿瘤指标升高,开始接受白蛋白紫杉醇(mg,D1,8)+替吉奥(2#,bid,D1-14)治疗,目前已接受5个疗程治疗。治疗期间肿瘤指标缓慢上升。-2患者因疫情关系暂停化疗,-3-17复查CA明显升高。-4给予AG+泰欣生化疗一次后,患者CA下降,但患者化疗副反应大,剧烈呕吐,后又暂停一月余,CA明显升高。-6继续给予吉西他滨+泰欣生化疗后,CA明显下降。总结患者胰腺癌术后复发,体力状况差,半年后复发,NGS测序检测结果示KRAS(WT),给予吉西他滨+泰欣生化疗后,CA明显下降。考虑患者化疗耐受差,其他方案疗效较差,多次反复后仍选择给予吉西他滨+泰欣生方案,后续可能再继续观察疗效。点评
该患者为胰腺癌术后后局部复发,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年龄大,对化疗耐受性差;NGS测序检测,结果示KRAS(WT),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已经证实泰欣生(尼妥珠单抗)在KRAS野生型胰腺癌中有良好治疗效果,且耐受性好;后选择行吉西他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后肿瘤明显消退,临床疗效评价PR。后完成6个月治疗后,因为其他因素中断或换用其他方案,疗效较差,肿瘤明显进展。综合以上因素决定在该患者其他化疗无明显获益的情况下进展后仍选择行吉西他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说明尼妥珠单抗本身具有抗肿瘤外,还具有协同化疗增敏的作用,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毒副作用,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都非常好。该患者是否能够从泰欣生治疗中持续获益,以及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患者治疗经验否值得推广,还要做更深入的研究!欣生时间
有趣的灵魂在等你
长按扫码可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1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