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负压冲洗和内镜清创术在胰腺坏死组织感染中的应用

Continuousnegativepressureirrigationandendoscopicdebridementintreatingpatientswithinfectednecrotizingpancreatitis

毛文健柯路童智慧叶向红李维勤(医院普通外科)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负压冲洗(NPI)和内镜清创术(E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医院SAP治疗中心年1月至年12月接受四步法引流治疗的例SAP并发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经皮导管引流(PCD)、负压冲洗(NPI)、内镜手术(ED)和开腹手术(ON)四步法治疗不同IPN患者的具体实施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独PCD、PCD+NPI、PCD+NPI+ED、PCD+ON、PCD+NPI+ON、PCD+ED+ON和PCD+NPI+ED+ON7个组,评估四步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PCD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经历3次操作,总引流时间平均11d,未发现严重的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约40%患者仅接受PCD后治愈。34例(20.9%)患者接受ON。入组患者平均住院38d,平均入住ICU19d,新发器官功能衰竭25例(15.3%),脓毒血症26例(16.0%),胃肠道瘘32例(19.6%),腹腔内出血34例(20.9%),门静脉血栓8例(4.9%),胃出口梗阻综合征3例(1.8%)。病死28例(17.2%)。结论相比其他阶梯式引流,四步法治疗IPN效果显著,NPI和ED两项新技术对IPN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也没有增加额外的操作相关风险。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nfectedpancreaticnecrosis,IPN)是目前SAP病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大多死于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长久以来,IPN被作为胰腺炎外科干预的指征。近年来一种阶梯式的方法被推荐作为治疗胰腺坏死的新的技术手段,它包括经皮导管引流术(percutaneouscatheterdrainage,PCD)和内镜引导下腹膜后清创术等技术。研究表明,与开放性手术(opennecrosectomy,ON)相比,这种阶梯式的方法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不同的研究在PCD和ON时应用的内镜或腹腔镜技术有所不同,最优的选择尚未明确。本研究应用的治疗IPN的阶梯式方法由4个步骤组成,包括负压冲洗(negativepressureirrigation,NPI)和内镜清创(endoscopicdebridement,ED)两项技术,通过评估它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与其他微创治疗临床效果的异同。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月间医院所有诊断为IPN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根据亚特兰大标准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P)的患者。(2)年龄18~70岁。(3)IPN诊断至少符合以下一项指标:CT显示坏死胰腺内出现气泡征;通过细针穿刺或在第一次引流和(或)手术中获得的标本细菌培养阳性。排除标准:(1)孕妇;(2)本次SAP医院做过ON者;(3)IPN出现前因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脏器穿孔、出血等原因早期行ON者;(4)因非医学原因而未能完全实施治疗者。

本研究共纳入例IPN患者。所有患者在IPN未得到临床确诊前早期接受指南建议的标准药物治疗。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必要时行相应的器官功能支持,包括机械通气、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本研医院电子数据库管理委员会批准。

二、微创方法

引流策略包括PCD、NPI、ED、ON4个步骤(图1),影像引导下的PCD是首要选择,其穿刺途径可以通过腹膜后或腹膜,这主要取决于胰腺坏死的位置及其邻近的器官。当出现以下状况时采用NPI:(1)CT提示引流充分而PCD3d后临床症状未改善(循环、呼吸和肾功能未改善,APACHEⅡ评分未下降10%以上);(2)坏死组织的平均CT密度≥30CT值(HU);(3)可疑或确诊的胃肠道瘘。NPI是通过运用“双套管”(图2)完成的。“双套管”主要由1根用于持续负压引流的24~30F套管和1根用于持续进水的12F的导尿管组成。套管壁布满14~30个直径约5mm的孔洞。套管可以通过CT引导或在手术中放置。套管内负压吸引管每周定期更换。接受NPI治疗的患者通常也会同时接受PCD,两套引流管会在坏死腔内构成一个“引流体系”(图3)以促进引流。ED是通过“双套管”形成的人工窦道在电子胃镜(30F)引导下运用圈套器将难以通过NPI或者PCD引流出来的大块坏死组织拖拽出来,必要时可以在任何时候反复进行。

微创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以下任何一种状况将实行ON以避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1)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持续进展且非手术治疗无效;(2)经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的腹腔出血;(3)确诊胃肠道瘘不能被充分引流(由主治医师判断);(4)进展性脓毒症休克;(5)经过3次ED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改善。ON是通过双侧肋下的屋顶状切口进行的剖腹手术,同时放置几个“双套管”或引流管用于术后冲洗引流。无论在哪一个阶段,返回前一个或多个的步骤都是允许的,如已经接受过ON治疗的患者可以再次行PCD。

三、观察指标和分析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发病到入院时间、治疗策略、总治疗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出院后至少随访3个月。由于样本量有限以及研究对象的差异,连续变量以M[P25,P75]表示,分类变量以绝对数或百分率表示。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例IPN患者中男性例,女性58例,年龄35~53岁,平均45岁。病因:胆源性76例,酒精性23例,高脂血症性54例,特发性10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46例,SAP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1~56d,平均29d,三级转诊入院例(98.2%)。入院时APACHEⅡ评分9~15分,平均12分;SOFA评分0~5分,平均2分;CT严重程度指数8~10分,平均10分。入院时呼吸功能不全例(68.7%),循环功能不全70例(42.9%),肾功能不全64例(39.3%),脓毒血症36例(22.1%)。

二、治疗方法相关指标

单独行PCD患者64例(39.3%),PCD+NPI37例(22.7%),PCD+ON13例(8.0%),PCD+NPI+ED28例(17.2%),PCD+NPI+ON13例(8.0%),PCD+ED+ON1例(0.6%),7例患者(4.3%)经历了所有四步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PCD(%),每例接受1~3次,平均2次,使用引流管2~5根,平均4根;85例接受NPI,每例接受1~2次,平均1次,放置双套管1~3根,平均2根;36例接受ED,每例接受1.5~4次,平均3次。总的来说,平均每个患者经历了3次引流操作,引流时间6~25d,平均11d。

34例(20.9%)接受ON,其中8例因微创引流效果不佳,临床症状未改善,10例因腹腔大出血,8例因进展性脓毒血症并发症,8例因微创干预仍不能充分引流的小肠瘘或结肠瘘。5例(3.1%)接受了再次手术,均因腹腔内大出血。

三、临床结果相关指标

入组患者住院时间21~63d,平均38d,入住ICU时间7~38d,平均19d。新发器官功能衰竭25例(15.3%),其中循环功能衰竭17例(10.4%),呼吸衰竭3例(1.8%),肾衰竭5例(3.1%);新发脓毒血症26例(16.0%);胃肠道瘘32例(19.6%),其中结肠瘘12例,十二指肠瘘7例,空肠瘘或胃瘘4例,多个瘘9例;胰瘘15例(9.2%);腹腔内出血34例(20.9%);门静脉血栓8例(4.9%),血培养阳性26例(16.0%);胃出口梗阻综合征3例(1.8%);切口疝1例(0.6%)。

无1例患者在NPI的双套管放置过程中出现腹腔内出血,1例在ED过程中出现胰头出血,给予纱布填塞后出血停止。33例在NPI引流阶段出现腹膜后出血。11例严重的腹膜后出血行介入栓塞术,其中4例未能止血转ON;6例未经过介入栓塞术的腹膜后出血最终接受了ON;其余腹膜后出血行非手术治疗,主要干预措施为药物止血及填塞压迫。

28例病死,病死率为17.2%,其中16例死于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11例死于反复发作的腹腔内出血,1例年长患者(76岁)死于由呼吸道感染及并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接受ON患者的病死率为44.1%(15/36),显著高于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

例患者住院费用为8.9~32.4万元,平均17.5万元。

讨论

近年来微创技术已成为治疗IPN的主流,年Babu等报道了药物治疗结合PCD以及ON的阶梯式治疗方法,研究共入组70例SAP患者,单独PCD治疗29例,PCD+ON治疗27例,经过这种阶梯式治疗后总的病死率为24%,12.5%的患者并发胃肠道瘘,8.9%的患者并发腹腔出血。这种阶梯式的方法增加了PCD作为非手术治疗与开腹手术之间的一种微创引流途径,降低了手术的比例,但病死率并没有显著下降,推测可能与单纯PCD引流效果欠佳有关。为此,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结合3种微创技术和开腹手术的引流流程,通过应用这种四步法引流策略,入组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为17.2%,低于上述的阶梯式方法。但主要并发症如腹腔出血、肠外瘘等的发生率较上述阶梯式方法增高,可能与入组患者病情较重有关。根据最新的分类标准,本研究中71.8%的患者合并IPN以及器官功能衰竭,被归类为最严重的SAP,而上述研究中仅有51.4%的患者合并器官功能衰竭。虽然本研究中约20%的患者在引流阶段出现了腹腔出血,但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结果显示,出血事件的发生更多是由于胰腺坏死的持续腐蚀所引起,而不是NPI装置引起,因为出血点的位置离NPI套管非常远。年Dhingra等报道了与本研究四步法相类似的一种包括PCD和ED等技术的阶梯式方法。他们纳入了例AP患者,根据改良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其中60%患者为SAP,结果显示,经过这种阶梯式方法治疗后总的病死率为20%,对于行PCD治疗的患者,每例接受1~4次,平均2次;对于行ED治疗的患者,每例接受2~13次,平均5次。本研究患者经四步法治疗后总的病死率比其略低,而微创干预次数显著降低。年Aparna等也报道了他们在应用阶梯式方法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经验。他们回顾性分析了77例坏死性胰腺炎,其中单独PCD治疗3例,PCD+ON治疗9例,直接ON治疗15例,经胃清创术治疗2例,其余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经过这种阶梯式治疗后病死率为10.3%,并发症主要以胃肠道瘘和肠梗阻为主。由此可见,阶梯式的方法对于治疗坏死性胰腺炎效果显著,但该研究样本量过小,患者病情大部分较轻,SAP仅占23.4%,其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与本研究的四步法相比,以上所述的阶梯式的方法均结合了PCD、ED以及ON的优势,有效降低了SAP的病死率,但均没有应用NPI的方法以改善引流。

本研究中大约4/5的患者避免了开腹手术,并且其中的大部分患者(90.0%)成功存活了下来,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任何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值得注意的是,接受ON治疗的病死率高达44.1%,远远高于那些没有进行ON治疗的患者,这可能与本组实行手术干预的适应证十分严格有关。此外,与先前报道的多种阶梯式引流方法一致,大多数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多次微创手段以清除坏死组织。

NPI技术已经在笔者所在SAP治疗中心应用了数十年,过去常规在ON中放置这种套管,用于持续性的“主动”引流,近年来通过CT引导穿刺放置这种“双套管”,使NPI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和灵活。“双套管”可以经腹膜途径或经腹膜后途径到达坏死组织,同PCD一样拥有多条引流路线。它不仅仅提供一个持续的负压冲洗的通道,同时也可以制造一个30F左右的人工窦道用于清除大块的坏死组织。此外,NPI套管和其他猪尾巴导管一起可以形成一个“引流体系”以扩展持续主动引流的范围,即冲洗水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猪尾巴导管进行输入,并通过NPI套管负压引流出来。虽然NPI套管与Raraty等所描述的的装置非常相似,但是本研究的“引流系统”结合了不同导管的优点,可以充分发挥持续性负压冲洗的优势。

与内镜引导下腹膜后清创术(videoscopicassistedretroperitonealdebridement,VARD)、经胃内镜手术(endoscopictransgastricnecrosectomy,ETN)和经皮内镜手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necrosectomy,PEN)等技术不同,本研究的ED方法可以通过"双套管"构建的窦道进入目标位点并进行治疗,不需要新的手术切口便可进入坏死组织中,且整个过程可在仅仅应用局麻药的情况下进行。由于ED非常容易操作,对患者的损伤非常有限,必要时甚至可以每天重复操作。而先前报道的技术包括VARD、ETN或PEN,在清创术之前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以获得一个通向坏死组织的临时通道(切割或扩张),且路线选择单一。与其他微创坏死组织清除相似,本组ED治疗因为窦道口尺寸的限制,在清除大块坏死组织时也面临同样的困难。目前临床上还可通过seldinger法置入口径更大的覆膜食管支架以提供更好的清除坏死的通道,本课题组已经开始了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与其他最新的阶梯式策略相比较,本课题组四步法对于治疗IPN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并且没有增加额外的风险。NPI和ED两项新技术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没有产生某些不可预料的风险,这两种技术相互配合能有效清除胰腺坏死感染组织。

中华胰腺病杂志









































治白癜风西安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83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