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护理 >> 日本神户大学肝外胆管癌中段胆管节段性切除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内、外胆道系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通常按肿瘤所在胆管的解剖位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肝内、肝门部和肝外胆管癌。临床上胆管癌预后较差,总体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24%。手术切除是目前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途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半肝切除联合胆管重建是标准治疗策略。然而,这种扩大肝外胆管切除术的损伤较大,易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胆漏、胰瘘等严重并发症,老年和一般状况差的患者发生这些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则更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经常选择向这些人群提供非手术治疗。
中段胆管癌是局限于胆管中部的恶性肿瘤,其治愈性手术方式包括节段性胆管切除(BDR)、胰十二指肠切除(PD)、胆管合并部分肝切除等。部分研究表明,BDR与PD预后无差别,但BDR更容易发生R1切除且摘取的淋巴结较少。
来自日本神户大学的TetsuoAjiki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该研究较为系统地比较了肝外胆管癌患者行BDR和PD治疗的优缺点,并详细分析BDR在中段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已发表于本刊今年第二期胆管相关疾病专刊。
该研究纳入年1月至年12医院因肝外胆管癌进行BDR或PD治疗的例患者,其中BDR组患者21例,PD组患者84例,采用Kaplan-Meier进行患者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接受PD患者较BDR患者年轻,两组术前黄疸、胆道引流及胆管炎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与BDR相比,PD术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严重并发症较多,术后住院时间较长。
术后病理结果表明,BDR组患者疾病进展程度轻,但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差异。PD组R0切除率较高,BDR组辅助化疗率较高。尽管两组的五年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差异,T1、T2患者接受BDR的预后略差。该研究表明:BDR在中段胆管癌治疗中可提供与PD相似的预后效果,总体状态较差的患者可考虑采取损伤程度较低的BDR治疗。
联系电话
+86--,+86--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