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癌症患者的发热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晚期患者伴发一定的感染。较常见的肿瘤有淋巴瘤、血液肿瘤、骨肉瘤、肺癌、肝胆胰肿瘤、前列腺癌、脑部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以及一些有广泛转移的晚期患者。如果纯粹的肿瘤发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型或持续性发热型,大部分患者的体温会在38℃,很少超过40℃,以午后发热居多。有合并感染的体温波动就会大,而且有时会高达42℃。
原因
肿瘤热属于非感染性发热,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分裂过快,肿瘤生长迅速,核蛋白代谢亢进,肿瘤本身血供不足,组织坏死吸收,加上肿瘤生长过程中所分泌的不良因子等造成。合并有一定的感染造成发热,这是因为由于肿瘤的病变和各种抗肿瘤治疗,使机体的防御功能受到损伤,其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很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害发生感染,发热变得更复杂。如肺癌肺不张引起的阻塞性肺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食管炎,胸腹积液感染,肿瘤梗阻引起的胆管炎、泌尿道炎症,皮肤粘膜肿瘤表面溃破,骨髓和血象抑制,口腔、鼻咽以及其它地方真菌、病毒感染,肿瘤形成的脓肿、瘘,肿瘤内部出血、压疮,创伤性操作的感染等。机体营养不良和脱水,电解质紊乱,白蛋白过低水肿、内分泌异常等均容易诱发发热。
治疗
在治疗发热之前必须明确发热的基本原因,是否存在着感染,单纯肿瘤热的治疗相对简单些,除对因治疗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即可缓解症状,一般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栓)、阿司匹林等。如果是有细菌性感染就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虽然不一定能控制全部感染,但可以减少部分因感染造成的死亡,或减轻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对于呼吸系统的感染。在使用抗生素时需遵循的是当感染源未定,细菌培养和药敏报告未出来之前,如果需要治疗,以常规广谱抗生素,大多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同时根据患者脏器功能的情况进行选择,以免对已经脆弱的肝肾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有真菌的感染还要加用广谱的抗真菌药物。对于一些晚期淋巴瘤、血液肿瘤、骨肿瘤以及激素依赖性肿瘤,在控制可能的真菌感染前提下,适度使用激素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可以有效退烧。物理降温:冰袋降温和酒精擦浴可以明显散热。
注意事项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发热要慎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及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明确诊断的有效手段。掌握发热的规律,在发热起来前半小时使用吲哚美辛栓等消炎镇痛药物可以很好的控制发热,并且可避免使用这类药物降热时有大汗淋漓的症状。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维持新鲜空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