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经典案例1型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
患者,男性,49岁。患者16年前出现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反酸、嗳气,不伴呕血、黑便,未予重视;12年前受凉后症状加重,伴恶心、呕吐、腹泻,大便为脓血便,量中等,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梗阻”,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进食如常,长期口服奥美拉唑治疗。4年前出现性欲减退,勃起障碍,伴阴毛、腋毛脱落,胡须生长缓慢。3年前因急性腹痛,医院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术中发现胃肠吻合口前壁及后壁穿孔至横结肠形成瘘,行横结肠部分切除及胃空肠Roux-y吻合术。近1年出现间断性头部隐痛,持续时间不等,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无喷射性呕吐;CT示垂体占位,3×3cm,行垂体γ刀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医院,查肠镜:结肠炎,胃镜:食管及吻合口下肠管溃疡,残胃吻合口炎,肠胃多扁平息肉;病理示:(胃体)类癌。患者用药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检查结果体格检查
身高:cm,体重:67kg;贫血貌,胡须稀疏,无腋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视野无缺损;甲状腺无肿大,左侧触及一约1cm结节,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右上腹部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切口瘢痕;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毛TannerⅢ期。
辅助检查/实验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
2.性腺五项:睾酮0.52nmol/L、黄体生成激素0.18mIU/mL、泌乳素.00ug/L、卵泡刺激素2.04IU/L;
3.甲功五项:甲状腺素.9nmol/L、三碘甲腺原氨酸1.62nmol/L、游离T33.80pmol/L、游离T.46pmol/L、促甲状腺激素0.01mU/L。
4.血钙2.97mmol/L、磷0.7mmol/L、尿钙6mmol/24h、尿磷.6mmol/24h、血PTH.4pg/ml。血清胃泌素(医院)pmol/L。
5.超声:左侧甲状腺下极后方低回声结节;CT:左甲状旁腺腺瘤,直径约1cm,右肾上腺可见一结节病灶,约1.7x1.4cm;磁共振:垂体腺瘤,约3×3cm。
诊断与治疗诊断思路
该患者先后出现多个内分泌腺体受累:
(1)腹痛,消化性溃疡,血清胃泌素升高,胃类癌;
(2)头痛,阴腋毛脱落,性欲减退,血清泌乳素升高,垂体大腺瘤;
(3)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甲状旁腺腺瘤;
(4)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因此,诊断MEN-1明确。该患者反复发生消化性溃疡,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但胰腺并未发现胃泌素瘤,推测是高钙刺激胃泌素水平升高,诱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是诱发胃类癌的原因之一。胃类癌是一种肠嗜铬细胞性肿瘤,可以出现5-羟色胺和组胺的激素症状,总体发生率较低,约5-15%的MEN-1患者可发生类癌。MEN-1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发病年龄较小,由于外院诊治消化性溃疡的同时没有筛查胃泌素和甲状旁腺素,因此无法判断该患者甲旁亢发生的具体时间。垂体前叶腺瘤可见于大约1/3的MEN-1患者,泌乳素瘤约占60%,而且是继甲状旁腺腺瘤和胃泌素瘤之后第三常见的MEN-1的内分泌肿瘤。大约40%的MEN-1患者中可见一侧或双侧肾上腺增大或结节,通常是在腹部影像检查中被发现,临床上一般无表现,很少需要治疗。
诊断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胃类癌,甲状旁腺腺瘤,泌乳素瘤,肾上腺无功能瘤)
治疗
该患者转普通外科,经对症支持治疗,先后行左侧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残胃类癌切除术;并经神经外科会诊:巨大泌乳素瘤无明显高颅压及视力视野受损表现,可暂不手术,予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术后口服溴隐亭,逐渐加量至5mg,2/日;腹痛症状消失,体力增加,性功能较前好转,阴毛及腋毛较前有所恢复。
甲状腺左叶下极旁肿物病理:甲状旁腺腺瘤;免疫组化:CgA(+),Syn(-),Calcitonin(-),TG(-),TTF-1(-)。胃肠病理(常规):(残)胃体型粘膜慢性炎,腺体增生显著,个别腺体扩张,间断性多灶神经内分泌肿瘤G1(类癌),瘤细胞大部分位于粘膜内,局灶侵犯粘膜下层;(空肠)小肠粘膜慢性炎,伴溃疡(大小0.8x0.7cm),局灶溃疡深度达全层并与系膜结缔组织粘连;粘膜及肌层全层炎细胞浸润;肌层下及系膜内纤维组织增生,伴急慢性炎细胞浸润,局灶小脓肿形成;系膜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Syn(+),CD56(+),Ki-67(+1%),NSE(+),CK(+)。
随诊
6月后住院复查:腹痛、头痛明显减轻,体力、性功能较前改善。查体:血压/65mmHg,慢性病面容,贫血貌,面色发黄,胡须少,腋毛少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腹软,右上腹部可见一长约15cm手术切口瘢痕,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TannerIV期,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血清渗透压mOsm/L、尿液渗量mOsm/L,钙2.27mmol/L、无机磷1.15mmol/L,PTH71.78pg/ml,性腺五项:睾酮5.53nmol/L、黄体生成激素2.49mIU/mL、卵泡刺激素7.30IU/L、泌乳素.51ug/L,甲功、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无异常。复查垂体MRI较前无明显变化。治疗调整:少食多餐,甲磺酸溴隐亭片7.5mg2/日;6月后复查甲功五项、性腺五项、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垂体MRI,门诊随诊。
知识回顾与讨论MEN系体内多个内分泌腺体增殖,激素产生增多;临床表现为同一个体先后或同时发生多个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多有家族史;分为1型和2型,MEN-1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又称Wermer综合征,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20/10万。MEN-1患者中约10%其基因突变属新出现的,称为散发性。MEN-1主要表现为甲状旁腺腺瘤、胃肠胰肿瘤(以胃泌素瘤和胰岛素瘤常见)和垂体前叶瘤(以催乳素瘤常见)。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数表达生长抑素受体,因此奥曲肽扫描是值得推荐的检查项目,可以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和局部以及远处转移灶,对于MEN-1中的胃泌素瘤尤其有价值。临床上,对于疑似病例及一级亲属可每年查血钙、PTH、血清胃泌素、血清泌乳素,有利于早期诊断MEN-1。
关于MEN-1的治疗,遵循以下策略:
(1)甲旁亢手术适应症:中度升高的PTH和其他进展倾向(校正白蛋白后血钙1.5mmol/L,或12mg/dl,肾结石,骨痛)。术后复发率高,可达50%;一般同时切除胸腺,以预防胸腺类癌发生。
(2)血清胃泌素pmol/L(pg/ml),可诊断胃泌素瘤,一般为多灶性肿瘤,如在十二指肠或胰腺找到,提示异位、恶性,约20%可转移到肝和远处组织。手术应作胰体全切加全胃切除术,以去除分泌胃酸的组织和胃泌素的靶器官;但手术成功率低,是否首选存在争议;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有效预防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
(3)垂体瘤:溴隐亭或手术。
(4)多腺体受累时,治疗顺序取决于每种病变的严重程度、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疗效的好坏。以下情况应及早手术:胰腺内分泌肿瘤产生危及生命的症状;原发性甲旁亢出现高钙危象;垂体瘤所致的进行性视野缺损严重影响视力。MEN-1胃泌素瘤合并甲旁亢时,应首先治疗甲旁亢。
案例来源:
个人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