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成功开展一例晚
近期,我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了一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由于该患者剩余肝体积不足,无法进行Ⅰ期手术切除,经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靶向治疗4个月后,成功转化并实施了Ⅱ期肝癌切除术。
该患者为42岁男性,今年3月23日,他因为右上腹痛伴纳差,前来我院就诊。经检查,患者被诊断患有原发性肝癌(巨块型)以及乙肝肝硬化。
▲转化治疗前影像学表现
经肝胆胰脾外科医师团队测算,患者施行肝肿瘤切除术或扩大右半肝切除术,剩余肝体积分别为cm3、cm3,分别占标准肝体积的33.9%、23.3%,但考虑到患者合并乙肝肝硬化,Ⅰ期手术术后肝功能不全、小肝综合征风险极高,因此,判断为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经由我院党委书记、肝胆胰脾外科业务主任杨建荣教授,肝胆胰脾外科主任刘天奇教授,肿瘤介入科主任余雷,病理科主任韦海明,放射科副主任韦有永,临床肿瘤中心副主任、化疗二病区主任陈可和等组成的MDT(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讨论后,建议先对患者进行TACE治疗,并密切监测肿瘤变化情况,必要时将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力求肿瘤降期,从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
▲转化治疗后、手术前影像学表现
确定治疗方案后,患者先后于3月28日、5月8日、6月13日进行了三次TACE治疗,并于6月15日开始口服靶向药物治疗,同时全程给患者进行了抗乙肝病毒治疗。7月16日,患者复查CT显示,其肝右叶、肝左内叶肿瘤进一步缩小,且健康肝代偿性增生较明显。经评估,患者肝肿瘤切除术和扩大右半肝切除术的剩余肝体积为cm3、cm3,分别占标准肝体积的50.3%、39.4%。MDT团队进行再次讨论,考虑到患者综合治疗有效,肿瘤有所缩小,剩余肝体积足够,已转化为可切除肿瘤,于是大家决定把握时机,让患者停用靶向药物,拟定于半个月后施行手术治疗。
▲肿瘤标志物AFP变化情况
8月10日,由刘天奇主刀,对患者进行了复杂肝癌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膈肌修补术,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不仅完整的切除了肿瘤,还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健康肝脏。
此外,肝胆胰脾外科团队在患者围手术期实行了加速康复外科(ERAS)管理,患者术后第1天恢复流质饮食,第2天下床活动,第4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5天康复出院。9月2日,患者返院进行了第一次复查,结果显示肝功能良好,肿瘤标志物正常,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征象。目前,患者继续服用靶向药物治疗以预防肿瘤复发。
▲手术后1个月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肝癌常常起病隐匿,大多数人诊断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预后极差。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运用转化治疗、降期手术的策略,通过有效的联合TACE、靶向、免疫、放疗等手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有助于将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转化、降期为可手术治疗,从而提高中晚期肝癌的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生存预后。
该例患者转化治疗的成功开展,体现了我院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优越性,也体现了肝胆胰脾外科肝癌综合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可以使中晚期肝癌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科室也一直致力于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规范化、个体化的综合诊治,将一如既往以患者为中心,努力为患者实实在在地提供帮助、解决问题。
文稿作者:梁斌黄韬刘天奇/文梁斌/图文稿编发:宣传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