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外科

无限风光在险峰

虞先濬教授应邀复旦药学院

第二届博士后论坛

年9月28日,第二届博士后论坛在复旦大学药学院晶晖厅顺利召开,论坛广邀国内知名医药领域专家,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我科虞先濬教授接受邀请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对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团队的发展历程和科研进展进行了全面讲述和深入解读。

主讲专家

虞先濬教授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

医院胰腺外科

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医院胰腺外科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CSPAC中国胰腺癌多学科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中德国际重点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7项;入选“上海市新百人计划”和“上海市启明星/跟踪计划”,总计获得科研经费余万元

在JCO、AnnSurg、CellRes、CCR、BJS、Surgery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80篇,总IF>,单篇论著最高IF:24.01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虞先濬教授首先感谢复旦药学院给予此次机会,这是对胰研所团队近几年来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虞先濬教授在胰腺癌的研究和诊治领域成果的充分肯定。

随后虞先濬教授作了题为“胰腺肿瘤外科: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主题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胰研所团队自开创以来所走过的艰辛历程,认真细致地解读了胰研所近年来积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索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策略,并展望了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演讲要点

胰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

经典的胰腺癌手术发展至今已逾百年,其间不断有各种改良术式出现。我们胰研所团队开创的“乳头状残端封闭胰肠吻合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使胰瘘发生率小于10%,人工乳头吻合技术的使用更是极大提高了手术吻合质量,有效降低了术后因为吻合口问题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胰腺癌的筛查、诊断、预后判断

糖类抗原19-9(CA19-9)是目前公认的在胰腺癌的筛查、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中最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胰研所团队发现以胰腺癌病人血清标志物CA19-9为基础结合CEA和CA可以来判断手术获益及预后,适合在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筛选。该项研究优化了CA19-9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针对不同亚群的个体化治疗新策略,指导临床从原先单一的手术切除,逐步走向基于筛选和分型的有选择的个体化手术综合治疗,对提高胰腺癌手术综合治疗的疗效具有深远的意义。

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虽然目前其化疗敏感性与有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缺乏实用而简便的个体化选择指标,临床医生更多根据经验和习惯来选择用药。这种盲目的用药方式使得很多胰腺癌患者在治疗之初就出现疾病快速进展。胰研所团队研究发现使用超声内镜检测胰腺弹性应变率来判断胰腺间质比例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等,显著提高了胰腺癌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该无创方法已在临床常规应用,可以指导实施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精准个体化化疗。同时,其在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选择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效的个体化新辅助化疗可以降期降级,并提高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进而提高胰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总结

虞先濬教授最后总结道:胰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尽管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但我们对于这一特殊类型肿瘤的认识还不够,相关治疗方法策略还远不够理想。我们胰研所团队近年来对胰腺肿瘤这座”险峰“的研究上不断推陈出新,最新成果连续发表在外科学排名第一的《外科学年鉴》(AnnalsofSurgery)杂志上,并改写了胰腺癌多项国际分期标准与治疗共识,逐渐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胰腺肿瘤科研团队。相信随着新研究的不断推进,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胰腺肿瘤的研究和诊治将逐渐走向更高水平,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虞先濬教授与复旦大学药学院各位领导合影

胰腺肝胆外科

门诊时间

1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少见肿瘤多学科

会诊联系人:

高医生()

2

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

会诊联系人:

杨医生()

温馨提醒一

如门诊预约爆满,可至诊室加号。

我科医生为方便广大患者,均免费提供加号服务。

目前好大夫在线虞先濬胰腺肝胆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团队已经上线,可进行网上咨询,可以直接长按或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wh/115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