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T”管?

T管因其形状而得名,就像一个T型的管子,主要用于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一端通向体外,从腹壁戳口穿出体外,连接引流袋。

胆汁是从哪里来的?

胆汁由约75%肝细胞生成,25%由胆管细胞生成。成人每日分泌量约~ml。胆汁呈黄褐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

胆汁含有哪些主要成分?

胆汁中水约占97%,其他的成分包括胆汁酸、胆盐、胆固醇、磷脂酰胆碱(卵磷脂)、胆色素、脂肪酸、酶类、无机盐、刺激因子等成分。

胆汁有什么作用?

胆汁是呈中性或弱碱性。

乳化脂肪:胆盐进入肠道后与食物中的脂肪结合使之形成能溶于水的脂肪微粒,有利于肠粘膜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

能刺激肠道的蠕动功能。

抑制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生长。

中和胃酸。

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防止胆汁渗漏、感染。

支撑胆道。

术后可经T管进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是否有残余结石等情况。

术后可通过局部窦道处理残余结石。

便于观察手术效果。

T管引流的护理

1、T管的固定

⑴引流的整个装置需衔接紧密,避免渗漏。

⑵T管出腹壁处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3M胶布二次固定。

⑶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勿拉紧引流管,嘱患者床上翻身留有余地,以免将引流管拉脱,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活动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腹部切口。

2、保持T管引流通畅

⑴随时调整引流管道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

⑵一般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分泌物的引流。

⑶若管道内部堵塞,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⑴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定时(需要)更换。

⑵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

4、严密观察引流液

⑴正常胆汁每日量约-ml,色泽为黄褐色,稠厚、色清、无渣。

⑵术后24h内引流量为-ml。

⑶恢复进食后每日引流量为-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ml左右。

⑷术后1~2天胆汁颜色可呈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

T管试抬高试验

T管抬高试验在术后10-14天进行,为了检查胆道下段是否通畅,降低胆道下段梗阻率,缩短住院时间。嘱患者平卧,以切口为中心,用量尺取尽头端20cm后处抬高T管,若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的情况,或者胆汁的量忽然变多,颜色变化等立即告诉医生处理,若24h后都没有且小便不黄,引流袋内无胆汁,则可夹管,然后进行T管造影。

T管造影目的及注意事项

T管造影是为了了解术后胆道内有无残留结石、蛔虫、胆道狭窄及oddi括约肌的通畅情况,来判断是否可以拔管。

在造影之后要打开T管连接引流袋充分引流,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一般在检查后4-6h禁食,如果无腹痛腹胀发热不适,则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并要多喝水,加快造影剂的排泄。

胆汁颜色异常应如何解释?

草绿色: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白色:由于长期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

红色:胆道内小血管有出血。

脓性及泥沙样混浊: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

并发症的观察

一)出血: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多发于术后24-48h

症状:1、生命体征改变及腹胀

2、出血鲜红ml/h持续3h以上

3、病人出现休克症状

处理: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吸氧

2、纠正和改善凝血功能

3、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

二)胆瘘:胆管损伤、下端梗阻、T管脱出

症状:1、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

2、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

3、切口处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

处理:1、引流胆汁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防止胆汁刺激和损伤皮肤

4、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三)感染:高热、腹痛、腹胀疑为胆道感染

症状:1、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

2、腹腔引流液呈脓样

3、切口处黄绿脓样引流物

处理:1、每周更换引流袋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防逆流

带T管出院病人的健康指导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活动;

衣服应宽松柔软,勿使引流管受压;

用防水贴膜覆盖置管处后可淋浴;

指导病人定期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注意饮食调节,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100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