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适应症:盲肠造瘘管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减压引流作用;第二;顺行性灌肠作用。因此,其主要适应症如下:

1.神经原性肠道功能异常,神经原性肠道功能异常包括便秘和大便失禁,病因包括脊柱裂、肠道手术后并发症、外伤后瘫痪、以及肿瘤侵犯导致的瘫痪等;

2.任何原因导致近段结肠梗阻减压;

3.外科横结肠造瘘禁忌患者,用于结肠肿瘤切除术前准备(一期手术);

植管步骤:

1.常规应用中度镇静:咪达唑仑+芬太尼

2.肛门插入球囊导管;

3.右下腹备皮;

4.成人静脉推注0.5-1.0mg胰高血糖素,减少胃肠道蠕动;

5.  胰高血糖素注入后90秒开始逆行性经肛门导管注入适量空气,使盲肠满意充填;注意避免空气返流至小肠,如果发生,可以追加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

经肛门注入空气后摄片,显示右下腹盲肠充填良好。

6.右前斜位投照用于展开盲肠,减少重叠;左前斜位由于判断进针深度;

7.采用利多卡因局麻,然后穿刺盲肠,植入盲肠固定器(同胃腔固定器),可以是2枚或三枚;注意每一枚固定器植入前必须经穿刺针注入适量对比剂确认针尖的位置!

8.在透视导引下,采用18G穿刺针,在2枚(3枚)固定器中央部位穿刺盲肠;顺序使用导引导丝、扩张器,并植入8.5FDawson-Mueler导管;

箭头示三枚固定器,在固定器中央用18G穿刺针穿刺盲肠。

9.导管内注入对比剂确认导管位置;

10.外固定导管,并连接引流袋。

1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环丙沙星mgpobid,甲硝唑mgpotid,持续12天;

12.以灌肠为例,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第一天灌注50mL生理盐水,每天增加50mL灌注量,直到达到灌肠目的。

13.Dawson-Mueller植入后6周可以更换为特制盲肠造瘘管。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104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