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治疗 >> 聚焦胰腺肿瘤MDT丨上海市抗癌协
近年来,胰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提升,由于其自身诊疗难度高,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成为趋势。为满足胰腺肿瘤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促进胰腺肿瘤诊疗水平,年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多区域协作学组年会于8月1日于线上举办,会议汇聚全国胰腺肿瘤专家,共同探讨胰腺肿瘤治疗进展,取得了圆满的成功。特此整理会议精粹与各位读者共瞩。
开幕致辞,共谋发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次学组年会以线上形式举办,与会专家纷纷相聚云端,共话进展。会议在大会主席、医院倪泉兴教授、医院虞先濬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倪泉兴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感谢,期待此次会议可促进上海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以及胰腺肿瘤诊疗水平的进步。虞先濬教授在会议中首先介绍了会议的初衷,后又阐述了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多区域协作学组的任务和前景。他指出,自年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区域诊疗协作青年学组成立以来,在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多区域诊疗协作青年学组已成为我国青年胰腺癌专科医师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平台,并于年正式升级更名为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多区域协作学组。期待在学组的引导下,胰腺肿瘤诊疗可继续向前迈进一大步。
学术讲座:聚焦临床,放眼科研
本次会议特设六大专题,从综合诊疗、微创手术、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进展、临床试验进展、MDT病例讨论,全面聚焦胰腺肿瘤的治疗,在为期1日的会议日程中,各位专家积极分享,聚焦临床实践,干货满满。
专题一石药专场:胰腺癌综合诊治进展
作为癌中之王,胰腺癌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专题一在医院王巍教授、医院赵文星教授主持下,多位讨论嘉宾的参与下,共同探讨胰腺癌综合治疗。
精准医学时代,胰腺癌的精准治疗现状如何?医院徐近教授从分子分型、胰腺癌的间质、靶向及免疫治疗、液体活检(如ctDNA)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胰腺癌的精准治疗进展。
规范化诊疗离不开专家共识/指南的指导,如何更好地践行胰腺癌规范化综合诊疗?医院刘亮教授在会议中解读了版《中国胰腺癌综合诊治指南》的更新内容。在前一版指南的框架上,版指南紧追热点,抽丝剥茧,在胰腺癌诊断、病理类型和分期、治疗以及病人全程管理上均作出更新。
自年首次提出治疗胰腺癌的新型外科策略后,胰腺癌的可切除率得以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改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耐受这种术式。随后,胰腺癌的术式发展不断,医院刘安安教授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经验分享了联合动脉切除重建胰腺癌根治术在胰腺癌新辅助时代的应用,共期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技术进步为联合动脉切除的胰腺癌根治术保驾护航。
基于影像学建立的分型标准,胰腺癌的治疗理念实现了由“手术第一”向MDT的转变,提出了术前实施新辅助治疗的理念。目前,临界可切除胰腺癌(BRPC)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的新辅助治疗实施已被指南推荐,但可切除胰腺癌是否实施新辅助治疗仍存争议。医院陈国栋教授分享了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如何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强调了积极探索、谨慎决策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
专题二微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技术探讨
专题二由哈尔滨医院陈华教授、医院陈实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三位特邀嘉宾与讲者就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关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在所有的普外科微创手术中,由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发生率高,被视为普外科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关于新辅助治疗与LPD手术安全性及肿瘤学效果尚无文献报道,静脉侵犯的胰头癌新辅助治疗后,动脉入路的LPD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医院刘辰教授结合医院经验分享了新辅助后的中间入路LPD的经验。
紧随其后,医院姜翀弋教授分享了其对于LPD术中海德堡三角En-bloc清扫的体会。他强调,追求手术的极致是外科医生的本份,其一在于手术的安全性,其二在于手术的有效性。基于此,他分享了LPD海德堡三角清扫的要点与临床实践经验。
胰腺癌微创手术临床应用有哪些要点?医院吴伟顶教授分享了其对于胰腺微创手术的见解,包括新辅助化疗对手术的影响、局部切除指征的把握、切缘的把握、近远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等。
与之相应地,医院钟小生教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胰腺癌腹腔镜手术经验分享。他指出,胰腺颈体癌新辅后手术复杂,需良好的团队和技术,血管重建技术是尤其需要掌握的。对于背侧-尾侧动脉入路的L-RAMPS手术方式可提高新辅助化疗后胰颈体癌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而对于侵犯腹腔干、CHA的交界可切除胰腺新辅助治疗后的DP-CAR,手术术式复杂,则需经MDT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专题三微创保留胰腺功能手术的技术探讨
是否LPD术式的出现意味着胰腺外科技术的顶端?事实并非如此,在专题三中,各位专家继续探讨微创胰腺术式的发展与可能,本专题医院陈学敏教授、医院周陈杰教授携手担任主持。
随着胰腺肿瘤发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在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缩小切除范围,最大限度保留胰腺功能需求迫切。医院徐晓武教授分享保留功能胰腺微创切除的探索与体会,他指出,在肿瘤学基础上,从保留器官功能角度出发,胰腺微创手术应从规则切除走向不规则切除以最大限度保留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少对消化道的持续影响,避免严重并发症。
医院王磊教授则阐述了何为零损失胰腺手术及分析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他指出,胰腺外科应向肝脏外科学习,研究胰腺内部解剖,把段切除、局部切除等保留功能手术放在第一位,把综合治疗观念放在手术,提倡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的高难度手术。
机器人手术将一胰腺外科从微创时代带入显微时代使胰管整形修复成为可能。医院赵国栋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基于主胰管修复术、胰腺端-端吻合术、主胰管代替术三个主胰管架桥修复术的临床实践,探讨了主胰管架桥修复临床实践与争议。
医院蔡云强教授分享了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他总结到,LDPPHRt安全可行但技术难度高于LPD,胰瘘、胆瘘、远期胆道狭窄是其主要并发症。他强调,保留器官不等于保留功能,患者远期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需长时间观察与随访。
专题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进展
在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主任陈洁教授、海军医院邵成浩教授的主持下,专题四聚焦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进展,展开讨论。
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最常见于胰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陈洁教授首先概述了何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并结合相关研究详细分享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药物治疗进展:①生长抑素类似物,一线治疗进展后增量治疗对G1/G2NET能进一步延长PFS,但生长抑素类似物对G3NET和高肿瘤负荷的患者疗效较差;②靶向治疗中,TKI类抗血管生药物成仍是重点;③化疗时,应针对G3NET和NEC进行细分,以替莫唑胺为基础的烷化剂对胰腺NET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④免疫单药疗效有限,联合治疗可能是未来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陈洁教授于年7月1日正式加入医院,为医院神经内分泌瘤治疗注入新活力,相信在全新的平台中,陈洁教授必将带动医院神经内分泌瘤治疗诊治走向新台阶,引领全国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治疗水平。在讲课最后,陈洁教授也表达了将基于医院平台,带动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不断成长,共同带动相关学科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发展的决心与美好愿景。
医院徐近教授则分享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转化及术后辅助治疗探索,内容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1/G2期的术前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G3期和神经内分泌癌的治疗进展。
据统计,近30年间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发病率增加了4倍,这部分患者的治疗引起了临床重视。医院王于教授结合NCCN指南与中国专家共识阐述了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他指出介入治疗可作为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手段,显著延长肝肿瘤负荷患者的PFS时间,而对于原发病灶位于胰头的患者应优先处理肝转移。
医院徐晓武教授分享了微创手术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他指出,在肿瘤学评估基础上,微创、精准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方向,这与外科学评估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专题五临床试验进展
临床试验是推动临床治疗的必要手段。专题五中,在医院刘亮教授、徐晓武教授主持下,与会专家探讨了胰腺肿瘤的临床试验进展。
医院王文权教授分享了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CSPAC-4研究,探讨了血清CA升高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做与不做新辅助化疗比较,从研究立项到研究设计等方面娓娓道来。
医院吉顺荣教授则从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解决问题等角度出发,分享了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SPAC-5研究,剖析了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创对比开放胰腺癌根治术的疗效与安全性。
专题六MDT病例讨论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专题六中,在大会主席倪泉兴教授和陈洁教授主持下,医院魏妙艳医生、医院梁贇医生分别带来一例胰腺癌诊疗和一例胰腺异位ACTH瘤的MDT诊疗的病例分享。讨论嘉宾就这两例典型病例展开探讨,深化胰腺肿瘤MDT诊疗内涵。
圆满落幕,共期胰腺肿瘤诊疗精准之路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倪泉兴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他指出本次会议中既有紧贴临床实际的深度探讨,也有新颖、前沿的进展分享,强调医学诊疗中实事求是与创新的重要性,并期待在各位同道的努力下,胰腺癌治疗可逐步迈向精准化、专科化。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Yoly排版编辑:肿瘤资讯-晓栋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