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当下糖尿病病人在急剧增加,发病率已经超过了10%。据统计,全球大约有3亿的糖尿病患者,而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这也就意味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糖尿病人来自于中国,我国也成了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它会引起各种并发症。高血糖很危险,但血糖忽高忽低更危险!控制血糖,减轻症状,中医有办法。如何预防才能不做“小糖人”?快跟着悦禾快乐小中医一起来看看吧!糖尿病初、中期多为气阴两虚,其病在脾;中、后期则肾、心、肝、肺四脏皆受其累。中医的脾,其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也就是把饮食物的精微,通过肺的气化作用而敷布全身,这一功能,又叫“转输”、“散精”。脾虚则运化失职,于是上奉者少,流失者多,糖尿病之“糖尿”,就是精微的流失。至于脾虚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饮食,二是劳倦,三是缺少运动(金代刘河间称之为“逸病”),四是肝气郁滞,影响及脾(古称“木乘土”)。饮食因素实居其首位。脾与胃相表里。胃主纳,饮食太多、太好,或暴饮暴食,远远超过脾胃负担,初尚不觉,久之则必然伤胃损脾,既伤脾胃之气,也伤脾胃之阴。气虚则功能衰减,纳化皆失其常,阴虚则热自内生,津液为之消烁。于是“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一少”(体重减轻)、“一乏”(乏力)的典型症状就渐渐出现了,其合并症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也纷至沓来,甚至出现得更早,且往往和糖尿病互为因果。应当指出:西医所说的“胰”包括在中医“脾”的功能中。因此,中医治“脾”,也包含了治“胰”在内。如前所述,中医学的“脾”,主要是一个主运化的功能单位,而非西医的解剖学单位。今日临床所见的糖尿病,并不一定都因有了“三多一少”的表现才被发现,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血糖高、尿糖阳性才被戴上“糖尿病”帽子的。也有潜在糖尿病而不自知,先是发现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等糖尿病并发症,然后才得知早已患有糖尿病。既然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在上述可怕的并发症出现之前发现糖尿病,那么,此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就可以预防或推迟并发症的发生,使“坏事”变“好事”。医院特邀请辽宁省名中医于爱国教授浅谈中医治疗糖尿病健康知识。

中医

辨证

1.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来势较急。多食,消谷善饥,或胃脘嘈杂,口渴多饮,甚则渴饮无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小便频数色黄。大便秘结或干燥。舌苔薄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带芒刺,脉滑数或弦滑。

2.气阴两虚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三多症状明显,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自汗盗汗,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形体消瘦,唇红咽干,尿频色黄,大便干。舌苔薄白或少苔,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或细数。

3.阴虚火旺此型多见于病久迁延不愈。咽干口燥,口苦,口渴多饮;或牙龈肿痛,牙宣口臭,或口舌生疮,消谷善饥,脘痛如灼,伴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或心烦失眠,形体消瘦,尿频量多,或溺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白或无苔、花剥,或薄黄,舌质干少津,脉细小数或滑数。

4.阴阳两虚此型多见于疾病后期。三多症状迁延日久,形寒肢冷,面色眺白或黧黑,浮肿,皮肤毛发干枯无华,头晕乏力,耳鸣耳聋,腰酸腿软,夜尿频数,大便稀溏,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现象。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

5.脾肾阳虚此型多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畏寒怕冷,尤其腹部怕凉,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滑精或阳瘘,自汗,小便频数量多或清长,或失禁,或如脂膏,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舌苔白润,舌质淡胖或淡红,脉关尺沉细弱。

6.瘀血内阻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经治疗三消不减,形体日渐消瘦,出现合并心脑血管及神经病变者。三多症状轻重不一,伴胸闷胸痛、刺痛,或上下肢疼痛,或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面有瘀斑,月经血块多色紫。舌紫暗或淡暗,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怒张,脉来细涩。

根据本病的症状,舌苔,脉象,将本病演变临床上归纳为五个阶段,即燥热炽盛型→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阴阳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瘀血内阻型则大都为本病的并发症见症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是基于糖尿病多见脾胃气阴两虚的认识。但有偏于气虚的,有偏于阴虚的,亦多气阴两虚的。此外,糖尿病亦多夹瘀、夹痰、夹湿或湿热、夹气滞,但气虚、阴虚是本,这些都是标。原则上是以治本为主,标证突出者,有时也需要先处理标证。病情复杂者尤须具体情况作具体地分析和处理,不能拘于任何一法、一方、一药。

1、第一步:用药物(包括中药和前期不能直接断掉的西药,但应用西药也是要讲究君臣佐使的)和理疗快速控制血糖,同时建立患者的饮食干预系统。

2、第二步:用中药改善机体生理综合指标(所谓中医的调节阴虚气虚痰湿等,实际上是科学的调节了机体的生理指标)。

3、第三步:用降血糖效果明显确定的中药逐渐替换西药达到西药逐渐减量,最后停止达到最后停药的目的。

4、第四步:用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进行长期的食疗和运动干预,确保在饮食良好的前提下糖尿病不复发。(在这个过程中,会同时治愈患者其他系列慢性疾病)

5、第五步:必不可少的就是需要完整的健康管理机制,通过中医师和营养师的不断提醒和监督下,平稳体质,使身体五脏和合,让病不再复发。

五招轻松预防糖尿病

1

每周运动4小时。研究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相比不运动的人,每天运动35分钟或每周进行4小时运动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下降80%。

2

少吃快餐。调查显示,每周吃两次快餐以上的人,体重增长很快。而过度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3

多吃粗粮。粗粮中含有的丰富的膳食纤维,能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而且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使体内有毒物质更快排出。

4

减轻压力。在高压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以致出现胃口大开、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血糖升高等症状,所以平时要学会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5

睡够觉。因为糖尿病和睡眠问题是可以相互影响的,糖尿病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而长期睡眠障碍也会引发糖尿病。

专家介绍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内分泌科主任。从事临床治疗工作近40年,在国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尤其对内分泌科疾病、肾脏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中医中药传统疗法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甲状腺疾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病症。主治病症

1.糖尿病:饮食与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调整,胰岛素治疗指导。糖尿病合并肾病、蛋白尿、浮肿、腰酸乏力、尿频遗尿;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肢体麻木冷痛(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足;糖尿病合并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糖尿病合并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胃瘫)等。

2.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囊肿、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甲亢合并房颤、甲减(怕冷、浮肿、腹胀、便秘)等。

3.高脂血症、肥胖症、高血压等。

4.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血尿等。

5.高尿酸血症、痛风性关节炎等。

出诊时间:周一、周三半天,周四全天

来源:事业发展部

编辑:悦禾快乐小中医

审核:事业发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113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