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湿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839621.html

胰腺癌作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在以往,胰腺癌治疗的主战场在外科领域,然而外科治疗的作用尽管已经发挥到“极致”,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在其他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步的同时,胰腺癌的治疗亟需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寻求突破。理念先行引领治疗策略转型,未来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将会为胰腺癌带来一线曙光。在本期的《中国医学论坛报》“胰道中国”栏目中,医院杨尹默教授,介绍胰腺癌治疗的转型之路。

杨尹默教授

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师学会普通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

北京大学肝癌诊疗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外科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LangenbeckArchivesofSurgery等杂志编委。

杨尹默教授专访

Q1、您曾提到胰腺癌往往一发病就是全身性疾病,临床需要转变观念。这里的观念主要是指什么?如何指导临床治疗?

杨尹默教授:胰腺癌作为癌中之王,其治疗极具挑战性。有研究显示,在所有的癌症中,胰腺癌的年死亡人数预计在10年内将会由现在的第4位上升至第2位,其中主要的原因并非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提高,而是在其他肿瘤的治疗有了显著进步的同时,胰腺癌的治疗依旧面临严峻考验。

胰腺癌以往的治疗模式一直是“外科为先”,而如今在强调肿瘤MDT诊疗理念的大背景下,胰腺癌的治疗策略也正在经历转变。个体化治疗是MDT模式的重要内涵,其能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令患者从诊断和治疗中实现最大化的生存获益。

然而,胰腺癌的个体化治疗却是任重而道远。胰腺癌在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研发方面,与其他消化道肿瘤相距甚远,更无法通过分子分型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即便如此,理念先行引领治疗策略转型是胰腺癌治疗的发展之路,也将会为患者带来更优的预后。

Q2、胰腺外科进展50年,主要有哪些进展?您如何看待技术的进步并没有改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这一结果?

杨尹默教授:在过去的50年,在外科医生的传承与探索中,胰腺癌的外科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特别是近10年来,以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日益成熟,其中腔镜手术已成为胰体尾切除的标准术式。

随着胰腺外科技术的精进,以往的高难度手术在全国各大胰腺中心已经普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胰体尾切除术现在已经可以实现“零”输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由以往的10个小时缩减至4~5个小时。除此之外,手术的安全性和切除率也显著提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幅下降。

然而,外科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来患者预后的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存仍止步不前,这也正体现了胰腺癌的治疗亟需理念的转变和突破。

Q3、近年来,新辅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领域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121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