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已有病理改变(门脉高压症、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脾脏更容易损伤破裂。

一、脾脏有三大功能:

1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液排送至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

2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其吃掉。

3脾脏还有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挥免疫作用。

二、脾切除术适应症

1.脾外伤 左上腹或左手肋部穿透性损伤及闭合性损伤引起的脾破裂或包膜下破裂,自发性脾破裂,以及手术中损伤等,均可引起致命的大出血,须立即行脾切除术止血,挽救生命。

2.游走脾(异位脾)

3.脾局部感染 

4.肿瘤 

5.囊肿 

6.胃体部癌、胃底贲门癌、胰体部、尾部癌、结肠脾曲部癌行根治切除术时

7.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者

8.其他脾功能亢进性疾病 

三、脾切除术后并发症

1出血性并发症

2感染

3血栓形成和栓塞

4脾热;脾切除术后病人常有持续2—3周的发热,一般时间上很少超过1个月,体温不超过39摄氏度。

5胰腺炎

6脾切除后胃瘘

四、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当前的处理原则虽仍以手术为主,但应根据损伤的程度和当时的条件,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脾脏。下列手术方式可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选用: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 

五、术前护理

1、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嘱其禁食水。

2、做好术前指导备皮,洗澡,更衣等。术前禁食水,取下假牙,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心理护理。

3、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1)严密观察监护患者病情变化、把病人的脉率、血压、神志、氧饱和度(SaO2)及腹部体征作为常规监测项目,为动态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提供依据。

(2)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液及血浆或代用品,扩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休克状态。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改善因失血而导致的机体缺氧状态,改善有效通气量,并注意清除口腔中异物、假牙,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

(4)密切观察病人尿量变化:怀疑脾破裂患者应遵医嘱留置导尿管,观察单位时间的尿量,如尿量>30ml/h,说明病员休克已纠正或处于代偿期。如尿量<30ml/h甚至无尿,则提示病人已进入休克或肾功能衰竭期。

(5)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勿折叠、扭曲,及倾倒胃液,保持有效的负压,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七、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应给予舒适卧位,如恶心呕吐者应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病情允许可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15度,以利于脾窝引流。鼓励患者床上翻身,翻身时动作轻柔。患者不得过早起床活动。一般需卧床休息7-10天。以B超或CT检查为依据,观察脾脏愈合程度,确定能否起床活动。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仪定时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观察体温及出血倾向。部分脾切除患者,体温持续在38℃~40℃2~3周,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不高,称为“脾热”。对“脾热”的病人,按高热护理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并补充水和电解质。

3、引流管护理:术后应正确连接引流装置,引流管应贴标签注明其名称,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注意引流物的颜色、量及性状,经常挤捏引流管保持通畅。每天更换引流袋。当引流量减少、色清、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可考虑拔管。若引流管引流出大量的新鲜血性液体,提示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观察腹部伤口敷料是否干燥,若有渗血或渗液应及时更换,并及早发现伤口感染的征象,及时处理。

5、饮食指导:

(1)术后禁食期间补充水、电解质,避免酸碱平衡失调,一般术后2—3天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初期以流质为主,逐渐过度到半流质、软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及粗糙和过热的食物。

(2)满足蛋白质的供应,经常吃瘦肉,蛋,鸡肉,鱼肉,乳品。每天应吃些大豆制品,需保证足够的营养,以提高体内抵抗力,减少感染。

(3)必须食用比平时多的含铁食物,以满足造血需要,防治贫血,如动物肝脏,血,瘦肉,蛋类,蔬菜

(4)提供多种维生素,每天保持绿色蔬菜及水果的摄入。

6、术后应保持充足的睡眠,生活规律。

祝福各位患者早日康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100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