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瑞金医院荣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三
今天下午,第十四届上海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隆重举行。医院普外科沈柏用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项目:“胰腺癌综合诊治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内分泌科王卫庆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项目:“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分别荣获一等奖。儿科许春娣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项目“儿童胃肠病内镜诊治技术优化及相关基础研究”获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血液科赵维莅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项目“淋巴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治疗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推广应用”获得成果推广奖。
一等奖项目介绍普外科沈柏用团队“胰腺癌综合诊治关键技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课题围绕提高胰腺癌临床诊治水平,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新技术:
①血清学早期诊断技术:发现miR-20a等7种miRNA作为胰腺癌诊断标志物,其诊断准确率为86.8%,显著高于临床常规指标CA及CEA。
②科学规范淋巴结清扫:首次提出胰头癌根治术中合理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可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③胰肠吻合新技术:将肠道与胰管间吻合改为与胰腺全层吻合,胰瘘发生率从19.5%降至3.3%;总体并发症率由43.65%降至23.33%。
④首次在国际上论证了机器人胰腺恶性肿瘤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同时,课题组较深入地开展了应用基础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报道转录抑制因子Snail调控组蛋白H2AK泛素化水平促进胰腺癌转移。首次报道细胞内质网应激蛋白与胰腺肿瘤SPT形成相关,可作为其蛋白标识物。首次提出核磷蛋白NPM1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国际上首次发现REGIa是胰腺癌与糖尿病联系的关键分子。
迄今,课题组已累计完成例胰腺癌外科综合治疗,例长期随访患者中,5年生存及以上者例,总5年生存率13.8%,根治术5年生存率19.5%,整体疗效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之列。
内分泌科王卫庆课题组的“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研究项目以内分泌肿瘤为重点研究方向,在建立有效且特异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相关激发或抑制试验,以提高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并及早干预治疗,同时建立系统的内分泌肿瘤库,根据肿瘤标本、DNA/RNA及血清标本,进一步探寻内分泌肿瘤的发病机制。
主要创新成果:
①库欣综合征的诊治:国际上首次发现PRKACA基因LR热点突变与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密切相关;规范与优化库欣综合征诊断关键技术,使诊断符合率从80%提高到96.3%;积累国际上最大单组胸腺类癌致异位ACTH综合症系列,首次报道PAK3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转移。
②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国内率先建立血尿间羟肾上腺素的实验室方法,使嗜铬细胞瘤确诊率从48%提高到92%;首次证实国人遗传性嗜铬细胞瘤发病率为15.3%;国内首先建立并提出“围手术期嗜铬细胞瘤全程管理”模式,大大缩短围手术期时间;国际上首次提出ERBB-2是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重要指标,阐明ERBB-2蛋白检测可作为嗜铬细胞瘤转移风险重要指标,并证实ERBB2在嗜铬细胞瘤中的发病机制。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治:首次报道中国难治性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症患病率为7.1%;国内首次提出利用ACTH兴奋试验进行原醛症分型诊断;国际上首次发现mir-通过下调靶基因MTDH抑制醛固酮瘤形成。
④甲状腺肿瘤的诊治:国际上首次证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揭示TAM可通过分泌CCL8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国内首次证实BRAFVE点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无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复发显著相关,对PTC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国际上首次报道YY1基因TR位点突变可显著促进胰岛细胞瘤细胞系增殖;国际上首次阐明通过遗传敲除或分子拮抗剂抑制β-catenin信号通路可缓解MEN1基因敲除小鼠的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
⑥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诊治:国际上首次报道在RET突变基础上一些低频突变基因,例如EIF4G1,在MEN2A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⑦甲状腺旁腺功能亢进(PHPT)的诊治:首次报道中国PHPT整体临床和生化特点10年演变过程;国内首先提出甲状旁腺激素(PTH)抑制率可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甲旁亢。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