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补液

讲者介绍

马珲住院医师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西北名族大学年从事普外科工作至今

讲课人:马珲

讲课内容:外科补液

讲课时间:年1月7日(星期四)下午18:00

讲课地点:伊犁州妇幼保健院乳腺科办公室

(一)水的代谢

人体内的体液通过四种途径排出体外。

1、肾排尿:一般每日尿量约—mL。每日尿量至少为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40g,每15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2、皮肤的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的水份约mL。这种蒸发的水份是比较恒定的,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减少。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的水份更多,如有发热,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的水份将增加mL。

3、肺呼出水份:正常人每日从呼气中丧失水份约-mL。这种水份的丧失也是恒定的,也不因体内缺水而减少。

4、消化道排水:每日胃肠分泌消化液mL,其中绝大部分重吸收,只有-mL左右从粪排出;胃液为酸性,其余为碱性;胃液内钾为血浆中的3—5倍。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的水份总量约—2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肺呼出的水一般是看不到的,叫不显性失水。

(二)电解质

1、高渗性脱水:因进水量不足(如长期禁食)、排汗量过多(如高热)造成。由于失水大于丢钠,使细胞外液呈现高渗状态,导致细胞内脱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临床表现主要是缺水,可将其分成3度:

①轻度:明显口渴,失水占体重的2%—4%。

②中度:严重口渴,乏力,尿少,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烦躁,失水占体重的4%—6%。

③重度:中度症状加重,高热,昏迷,抽搐,失水占体重的6%以上。高渗性脱水血钠大于mmol/L,治疗以补水(5%葡萄糖)为主。

2、低渗性脱水:因急性失水后,只补水而忽略补盐;或反复呕吐造成。由于失钠大于丢水,使细胞外液呈现低渗状态。早期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血容量不足;后期醛固酮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临床表现主要是缺钠,可将其分成三度:

①轻度:无口渴,乏力,头晕,尿量不减,失盐约为0.5g/kg;

②中度:皮肤弹性减低,恶心,呕吐,脉搏细弱,血压偏低,尿量减少,失盐约为0.5—0.75g/kg;

③重度:除上述症状外,出现休克,失盐约为0.75—1.25g/kg。

低渗性脱水轻度血钠小于mmol/L,

中度血钠小于mmol/L,

重度血钠小于mmol/L。

治疗先补等渗盐水,严重病例应补高渗盐水。

3、等渗性脱水:外科最常见的脱水,因急性体液丢失(如大面积烧伤、肠梗阻、腹膜炎等)引起。丢失的水与钠的比例相当,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如补液不及时,可以转变为高渗性脱水;如补水不补盐,可以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临床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可将其分为3度:

①轻度:口渴,尿少,乏力,失水约占体重的2%—4%;

②中度:口唇干燥,脱水征阳性,脉搏细速,血压偏低,失水约占体重的4%—6%;

③重度:上述症状加重,出现休克,失水约占体重的6%以上。

等渗性脱水血钠在正常范围。治疗以补充平衡盐

液为主。

血清钾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引起低血钾的常见原因是:长期禁食造成钾摄入不足;呕吐、腹泻造成钾丢失过多;碱中度导致细胞外钾内移和长期应用利尿剂引起钾排出过多。

血清钾高于5.5mmol/L为高血钾。引起高血钾的常见原因是:钾摄入过多,钾排出减少,体内钾分布异常(如挤压伤,溶血反应等引起细胞内钾移到细胞外)。

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是:体内产酸过多(如休克,发热等);碱丢失过多

(如腹泻,肠瘘,胆瘘和胰瘘等);肾排酸障碍。

代谢性碱中毒的常见原因是:幽门梗阻,高位肠梗阻,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造成酸丢失过多,导致体内HCO3-过多。代谢性碱中毒常常伴有低血钾和低血氯。

(三)补液原则

1、补充液体的顺序:

①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②体液丢失的主要是胃肠液、血浆或血,这些液体都是等渗的。为了恢复血容量,就应当用等渗的液体来补充。葡萄糖液体虽然也是等渗的甚至是高渗的(如10%葡萄糖),但输人后很快代谢掉而变为水和二氧化碳,达不到恢复血容量的目的。

③脱水的病人的钾的总量是不足的,但在缺水的情况下,血液浓缩,病人的血钾不一定低,再额外补钾就可能使血钾升高,引致高钾血症。只有尿量达到每小时40毫升以上时,钾的补充才是安全的。

2、先快后慢:特别是治疗重度脱水的病人,先快后慢尤其重要。即先快速输入盐水使血压回升至正常,尔后再根据情况减慢输液速度。

3、量入为出:病人在就诊前的失水量是根据病人的脱水表现来估计的,不很准确。就诊后的失水量应该准确测量并记录下来。以后的继续失水量就应该按记录的失水量损失多少,补充多少。

伊犁州妇幼保健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









































怎样治疗白癜风
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6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