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SPDP)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于胰体尾肿瘤多采取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的术式,原因主要是对脾脏功能认识不足,而且保脾手术操作复杂,易发生致命性出血。随着对器官功能的不断认识,目前明确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可产生多种功能各异的免疫因子,是人体“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脾脏是产生和储存Ⅷ因子的重要器官。保留脾脏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其后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逐渐被用于胰体尾肿瘤的外科治疗中。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可分为保留脾脏动静脉的Kimura法和不保留脾脏动静脉的Warshaw法。Kimura法在切除胰体尾时保留脾动、静脉,有利于保证脾脏正常血供和脾脏功能的完整性,但技术要求较高。Warshaw法切除脾脏动、静脉,保留并依靠胃短、胃网膜左动静脉供血,省时方便,但术后发生脾脏梗死的几率增加。

胰腺疾病研究中心外科团队在李德春教授的带领下,致力于胰腺疾病的外科治疗,每年开展的各类胰腺肿瘤及胰腺相关疾病的手术在台左右,积累了充分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开腹手术的经验,从年开始开展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主要以Kimura法为主,尽可能保留脾脏的血供和功能。

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手术视野放大后更清晰,有利于脾血管游离,保留脾血管的成功率更高。并且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开腹胰体尾切除术。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的手术适应症:(1)胰腺良性肿瘤,包括胰腺囊肿,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局灶肿块性慢性胰腺炎,胰腺炎性假瘤;(2)胰腺交界性肿瘤或低度恶性肿瘤,包括胰腺粘液性囊腺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淋巴管瘤。对于高度怀疑胰腺体尾部癌的病例,腹腔镜手术及具体手术方式还存在很多争议,仅谨慎建议在肿瘤较小,浸润范围局限的病例中选择。

近年来随着人文医学的兴起,“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现代外科追求的目标。在掌握传统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建立由消化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共同参与的胰腺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pMDT)模式,是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的关键。

赞赏

长按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乌鲁木齐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78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