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名家教室回顾第二期洪德飞教授如何
声明:本文(含视频)系医梯研习平台原创编辑,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洪德飞教授在《医梯名家教授》成都站的现场授课中,与同道分享了他如何做好每一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经验与心得。洪教授就术前是否需要减黄、全身与局部评估,规划手术流程与避免术中变异血管损伤,以及LPD具体操作步骤、术后管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重点介绍了洪教授独创的“洪氏一针法”胰管空肠吻合术(Hong’sducttomucosapancreaticojejunostomywithasinglestitch,HSDMPJ),破解了LPD胰消化道重建难题。下面,小梯将为大家摘选“洪氏一针法”的核心技术和操作步骤,供大家学习参考。
导语
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术是目前国际认可的最安全胰消化道重建方式,腹腔镜下实施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是个巨大技术挑战,尤其对直径3mm的细小胰管,不仅技术难度高,吻合时间长,而且术后发生胰瘘风险高。“洪氏一针法”胰管空肠吻合术(Hong’sducttomucosapancreaticojejunostomywithasinglestitch,HSDMPJ)颠覆了传统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术的理念和技术,胰管支撑管的作用由“支撑胰管”变为“胰液引流管”,以充分引流胰液和引导空肠黏膜与胰管的愈合,HSDMPJ优点:简化了重建技术,缩短了重建时间;不受胰管大小限制;显著降低临床胰瘘率。
具体操作
找到胰管后,准备与胰管直径相应大小的胰液引流管,长度为20cm,置入胰腺端剪2~4个侧孔。插入胰管3~5cm,然后应用4-0PDS或薇乔线从胰管12点钟方向贯穿胰管-胰液引流管-胰管6点钟方向出针缝合1针,边距5mm以上,打结固定胰液引流管(图1)。应用3-0prolene线(36mm长)贯穿胰腺上缘全层与空肠浆肌层缝合,靠拢空肠与胰腺断端,钛夹固定缝线,暂不打结,同样缝合第二针,抽紧打结第一针。在胰液引流管对应的空肠袢上打一小孔,环绕小孔全层荷包缝合空肠,将胰液引流管塞入空肠远端,抽紧荷包缝线打结。3-0prolene线(36mm长)贯穿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缝合第三针,打结第二针;缝合第四针抽紧打结后,再抽紧打结第三针。胰腺边距要求10mm。
图1洪氏一针法贯穿胰管、引流管缝合
图2:贯穿胰腺全层、空肠浆肌层缝合连接
技术关键
(1)确保所有胰液通过胰液引流管进入空肠。胰液引流管与胰管大小匹配,使其紧贴胰管内壁,胰液引流管紧紧塞入胰管后,即刻可看到胰液通过引流管侧孔进入胰液引流管;若胰液引流管与胰管存在空隙,引流管外可类似缝合T管一样缝合一针以封闭空隙。
(2)确保胰液引流管稳妥固定:缝针依次贯穿胰管腹侧—胰液引流管腹侧、背侧—胰管背侧四壁缝合,边距5mm以上。打结后往外拉引流管,不易拉出表明已固定妥当。保证在胰肠吻合口愈合这段时间,胰液经过胰液引流管进入空肠。
(3)胰液引流管在肠内段最好15cm以上,把胰液引流至胆肠吻合口远端,预防胆肠吻合口瘘。
(4)为避免缝合空肠黏膜时组织撕裂,空肠切口荷包缝合时全层缝合,收紧荷包时松紧度合适,避免肠液从引流管外围溢出。
(5)胰管与空肠的靠拢主要依赖胰腺断端与空肠浆肌层的间断缝合(首选)和连续缝合,为避免缝合时胰腺组织的切割,胰腺全程贯穿,边距至少10mm。
注:与传统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术胰管支撑管的作用完全不一样,HSDMP胰液引流管起到两个作用,其一,充分引流胰液;其二,引导胰管与空肠黏膜的生长。
(部分内容及图片引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年第1期)
专家简介
洪德飞教授,(原)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微创外科主任、大外科教研室主任。浙江省普通外科学重点支撑学科带头人。上海吴孟超肿瘤医学中心胰腺首席专家。
点击文章最后“阅读原文”观看完整授课视频与手术操作讲解~
下期预告:名家教室Ⅱ回顾
第三期—刘连新教授《胆总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名家教室Ⅱ回顾
第一期—陈亚进教授《腹腔镜困难部位肝切除——解剖性原位右后叶切除》
聆听医者心声
北京白癜风治疗那最好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9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