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年度SHPCI第二期卓越中心参访
年度SHPCI第二期
卓越中心参访活动圆满举办
年6月13日下午,胰腺外科卓越中心第二期参访活动在医院举行。本次参访专家共计共12位,医院肝胆外科刘正才副主任、肿瘤内科张红梅主任、肿瘤内科孔胜男医师;湘雅二院肝胆外科熊力医师;医院肝胆外科牛哲禹医师、肿瘤内科郝以杰医师;医院肝胆胰外科邵冰峰主任;南华附一院肝胆胰外科陈国栋主任、韩东副主任;医院肿瘤内科胡建伟医师;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普外科黄力副主任;医院肝胆外科周陈杰副主任。(以上按照姓氏排序)
6.13一开场、介绍和致辞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助理刘辰教授首先宣布第二期胰腺外科卓越中心参医院正式启动,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虞先濬教授向参访专家们介绍了上海胰研所的在座教授和临床医师。而后参访专家们一一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荣誉所长/医院胰腺外科荣誉主任倪泉兴教授发表致辞,医院、中山医科大学一附院和湘雅二院等来自全国各胰腺中心的专家莅临胰研所参访交流,各中心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最新的胰腺肿瘤学术进展,分享最新成果,交流宝贵经验。二发展历程和经验分享虞先濬教授将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和学术进展向参访专家们作了全面介绍。在国内著名胰腺外科专家倪泉兴教授的指引下,带领团队分别于年、年建立医院胰腺外科、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自建科建所以来,团队始终以“三个并举”为宗旨,即“临床科研并举,外科内科并举,开腹微创并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医院胰腺外科成立至今已经9年,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知名的外科团队,尤其在近年来取得了瞩目的学术成就,多项原创性成果纳入国际国内指南共识。近5年团队共获得基金课题、人才计划、科技奖项总计85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部级37项。同时在《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AnnalsofSurgery》等肿瘤学、外科学知名杂志共发表SCI累计余篇,总影响因子超分,在国内外同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单篇论著最高影响因子26.30分。目前已逐步成为全国顶尖的胰腺肿瘤中心之一,将胰腺肿瘤的临床和科研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工作和科研汇报徐近教授、刘亮教授、刘辰教授和徐晓武教授分别汇报各自负责科室事务工作。
徐近教授汇报A组阶段工作总结
四JournalClub-5
1
←刘江
主治医师
-简介-座右铭:胰路前进,道阻且长。博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从医近10年,外科基本功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胰腺肝胆、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诊治。众所周知,胰腺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率高,胰腺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似乎为大家所公认。放置引流管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并发症未发生前的预警,二是并发症出现后的治疗。但是引流管使用不当也可带来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消化道瘘、腹腔感染、肠粘连、肠梗阻、引流管脱落或断裂等等。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胰腺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提出了质疑。
MatthewTMcMillan教授联合美国9大胰腺中心,提出胰瘘风险评分(FRS)的方法,用于指导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引流管的放置,建议胰瘘低风险患者(FRS:0-2)可以不放置引流管,中-高风险患者(FRS:3-10)建议放置引流管。GeorgeVanBuren教授发起的美国和加拿大14个胰腺中心胰体尾手术的研究提示,在并发症率、死亡率、再次手术率、生活质量等方面,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无明显差异,即胰体尾术后不常规放置引流管是可以接受的。
腹腔引流管的类型可以分为被动式与主动式引流。被动引流是利用引流管与腹腔内流体的压力差和/或重力作用,主动引流则是利用外源的负压吸引。医院的研究提示,主动式引流能够显著减少胰瘘相关严重并发症,推荐高胰瘘风险患者使用。引流管也可分为开放式与闭合式引流。意大利Bassi教授团队回顾例胰腺手术的患者,发现在并发症率、死亡率、再次手术率、住院时间方面,开放式与闭合式引流没有明显差异。
有关术后拔管时间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MatthewTMcMillan教授团队提出,对于胰瘘中-高风险患者,若术后第一天引流液淀粉酶0,建议术后第三天拔管;若0,由临床医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拔管时间。
总之,引流管的处理还是应该根据医师对于手术满意程度和术后可能并发症的预判,也需要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引用19世纪英国外科教授LawsonTait的名言:“whenindoubt,drain”。
2
←张译尹
硕士研究生
-简介-座右铭:不忘初心,胰路前行张译尹,硕士研究生,在研方向:1.肿瘤免疫相关基础课题;2.肿瘤代谢相关基础课题。
胰液是由胰腺分泌进入导管的碱性消化液,与胆汁和肠液混合共同消化胃糜,正常人每天大概分泌1.5-2L胰液。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胰液相比起血液、尿液、粪便更为“干净”,因为它具有最高浓度的蛋白质和DNA,可以反映全胰腺的功能。因此,胰液是早期检测胰腺癌和鉴别诊断胰腺疾病的理想生物标志物。
早在年就有报道指出,胰液中升高的端粒酶活性可早于CT、MRI、EUS19个月发现胰腺癌。影像学一般需待肿物生长至5mm及以上直径才能检测出占位,相比之下,胰液具有早期发现胰腺疾病的优势。年,有学者在ClinCancerRes指出对于罹患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来说,由于多数胰腺癌是由PanINs而非IPMN发展而来,如何避免患者在随访间期发展为肿瘤是一个值得引起白癜风的原因呼和浩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