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当之无愧的“癌中之王”。在确诊为胰腺癌患者中,只有15%~20%的患者有手术切除机会。在国外,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5%~25%,而国内14医院统计的数据均为8.4%。是癌症本身穷凶极恶,还是我们所知太少?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年轻化的倾向。对于它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吗?
“我是一名唐山的患者家属,父亲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当地医生预期的剩余时间只有两个月。绝望中慕名求救于田艳涛教授,他给父亲成功实施了手术。田教授医术高超,为人谦和,由他诊治心里踏实,和他接触如沐春风。半年了,父亲情况很好,能吃能睡,也没有疼痛,我们正在和田教授携手创造奇迹!”
身为中医院腹部外科主任医师,田艳涛已经在从事医学的道路上挥洒了20余年的光阴。近年重点专攻胃癌、胰腺癌的外科治疗。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恶性肿瘤诊治“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临床研究,现主持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首都特色医学基金和中医院肿瘤研究所院所重点临床课题等的研究工作。
“生命相托”的责任感
年3月11日。医院手术室,安静地只听得到麻醉机发出“嘀嘀”的声音。在这里,一场胰腺癌腹腔镜手术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这是中医院为数不多的全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有着丰富外科经验的田艳涛教授便是这台手术的主刀医师。
行医二十余年,田教授深知癌症患者和他们的亲人对医生的期盼无比深重。而正是这份“生命相托”的责任感,让他感到手中的手术刀重若千钧,丝毫不敢懈怠。他反复强调,每个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很大,可能会出的风险,术前都要提前考虑周全;术后恢复的程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手术是否“干净利索”。因此不管有多疲惫,只要上了手术台,他便立刻精神焕发,全神贯注,对每一台手术精益求精。
“手术是一种艺术,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够得到最好的作品。”这是田艳涛从医多年的真切感受。当看到手术五年、六年,甚至十多年后,患者依然生存得很好,一种满足感便会从他的心底油然而生。从年工作至今,他从未出过一丁点医疗差错。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在医疗技术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迅速成长为腹部外科周转最快、效率最高的团队,并创下“零死亡率零严重并发症”的骄人业绩。田艳涛说,每当病人康复出院的时候,他便会被巨大的成就感与幸福感所包裹,而这些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正是内心对医学的执着探索驱使着田艳涛不断深入未知领域。年,他公派去世界一流的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肿瘤中心做访问学者,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让他深受启发。回国后,他立刻深入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创新举措。比如他的团队应用不缝合皮下组织并采用无针缝合器,关闭各类腹部肿瘤腹壁切口达余例,在不增加切口愈合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缩短了手术麻醉以及出院时间,并具有非常满意的美容功效,医院推广应用。年,他又在国内首次尝试将心脏外科手术常用的垫片缝线应用到缝合胰腺组织,从而防止缝合线对缝合组织的割裂,大大降低了胰腺癌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由于历史原因,医院微创腹腔镜技术开展相对较晚,只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由田艳涛担任术者,医院首例腹腔镜脾脏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胰体尾脾联合切除术、全腹腔镜胃癌根治三角吻合术。由于胰腺毗邻多个脏器及重要血管,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常规开腹手术也有较大难度。而在腹腔镜下进行胰腺手术就更具挑战性,不仅需要较为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还需要精准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开腹手术经验。田艳涛说,“我们将继续有步骤选择合适病例大力开展腹腔镜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及腹腔镜全胃根治术后的腹腔镜消化道重建,赶超国内外微创外科领域最高水平。”
??重疾不重李医生提示?其实早期胰腺癌的手术机会在50%以上,术后5年生存率也在80%以上,而中晚期胰腺癌接受手术机会就不大,因此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所以,我们十分强调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目前国内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与前些年治疗方法过于保守有关,对胰腺肿瘤的切除范围不够,对肿瘤周围淋巴组织、血管及神经周围组织的清扫不够彻底,以致于复发率高。如果手术做得细一点,清扫得彻底一点,手术时间可能多花半个小时、一小时,但病人可能就多活几个月,甚至几年。重疾不重就要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直面重疾,让“重疾不重”,FACI公司在路上。
为中华儿女年度人物田艳涛投票,重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儿童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