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诊断 >> 临床文献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5例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年6月至年6月15例胰体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27~70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LDP。分析手术效果。
结果: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其中保留脾脏手术6例。手术时间~min,平均(.5±95.9)min。术中出血量~ml,平均(.7±.8)ml。术后并发症:胰漏1例,皮下气肿2例;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9~21d,平均(14.9±4.4)d。术后病理:胰体尾癌10例,其中导管腺癌7例,囊腺癌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1例。
结论:LDP治疗胰体尾肿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法,医院开展应用。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胰体尾肿瘤;效果
胰腺肿瘤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数发生于胰头部,少数位于胰体尾部,临床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显微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肝胆外科的腹腔镜技术逐步应用到胰腺手术领域;但是,胰腺位于腹膜后,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大血管,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医院大多未开展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distalpancreatectomy,LDP)。东南大医院是基医院,年6月至年6月,笔者采用LDP治疗了15例胰体尾肿瘤,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以下为临床治疗提供手术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选择年6月至年6月东南大医院胰体尾肿瘤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0例,年龄27~70岁,平均(48.8±12.7)岁;体质量指数22~25kg/m2,平均(23.5±1.5)kg/m2;均行CT和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为胰体尾肿瘤;肿瘤直径1.1~5.3cm,平均(3.2±1.6)cm。15例患者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和其他脏器肿瘤史、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禁忌证,均在全身麻醉下行LDP。
二、方法
1.手术方法:完善术前准备,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入室后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穿刺置管,术中监测中心静脉压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摆放体位:左侧垫高15°~30°,取平卧位或头高足低位。在脐上缘做10mm切口作为镜头孔,建立人工气腹,压力12~15mmHg(1mmHg=0.kPa);在电视镜观察下,在平脐水平与左锁骨中线交界处做10mm切口作为主操作孔;在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3cm处和右肋弓下缘8~10cm与腹直肌外侧缘交界处分别做5mm切口作为副操作孔。详细探查腹腔,游离、切断胃结肠韧带,探查胰腺及其肿瘤,根据腹腔镜所见决定手术方案。
2.保留脾脏的LDP:超声刀游离、切断胃结肠韧带,充分显露胰体尾。游离胰腺周围结缔组织时,注意保护脾动静脉;游离下极时,可用束带拉起胰体,用生物夹夹闭远端脾静脉小分支,电凝切断;游离上极时,可向上牵拉脾动脉,避免游离时误伤血管。沿小网膜孔游离至胰体尾部可提起,确保胰腺远离脾脏,尽可能保留胰腺,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胰腺,切除标本后,于近胰管处褥式缝合胰腺断端,取出胰体尾组织。
3.切除脾脏的LDP:充分显露胰腺各段,探查胰体尾肿瘤大小、位置及脾脏是否受累。在脾上极脾胃韧带处夹闭胃短血管,离断脾胃韧带,游离胰腺上、下极,夹闭胰腺动静脉,超声刀离断脾肾韧带、脾结肠韧带和脾膈韧带,束带悬吊胰腺,用腔镜切割闭合器离断胰体尾部。在胰尾后上方或上缘找到脾动脉主干,游离脾蒂,用超声刀切断脾胰韧带,分开胰尾和脾蒂,夹闭脾蒂,将离断脾脏及胰体尾部分别置入取物袋中,从主操作孔取出。
三结果1.术中情况:1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其中保留脾脏6例,合并脾脏切除手术9例。手术时间~min,平均(.5±95.9)min;术中出血量~ml,平均(.7±.8)ml。
2.术后情况: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20~28h,平均(24.7±3.4)h;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0~h,平均(92.4±17.5)h。术后并发症:胰漏1例(1/15,6.7%),皮下气肿2例(2/15,13.3%),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9~21d,平均(14.8±4.4)d。
3.术后病理:胰体尾癌10例,其中导管腺癌7例,囊腺癌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1例。
四讨论胰体尾肿瘤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其中胰体尾恶性肿瘤发生率低,约占胰腺癌的20%,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腹、背疼痛及体质量下降,临床确诊多伴有癌症浸润。本组15例患者,其中胰体尾癌10例(导管腺癌7例,囊腺癌3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1例。目前,手术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熟练应用,LDP已成为其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1.适应证:患者能耐受二氧化碳气腹,无严重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障碍等;胰体尾良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内分泌肿瘤等)或低度恶性肿瘤(主要指影像学表现无局部浸润或无远处转移);胰腺炎症、外伤或合并假性囊肿等。本组15例患者,其中恶性肿瘤10例,包括导管腺癌7例、囊腺癌3例,影像学表现无浸润或远处转移;良性肿瘤5例,包括浆液性囊腺瘤2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实性假乳头状1例,均符合LDP适应证。
2.LDP体会:LDP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脾脏和不保留脾脏。过去认为,脾脏和胰腺解剖关系亲密,多一并切除脾脏。由于切除脾脏后,术后凶险感染的存在且脾脏本身是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具有抗肿瘤、抗感染作用,以及造血、滤血、储血等功能,大量文献亦表明保脾脏的LDP的临床优势显著。因此,尽可能保留脾脏的LDP是胰体尾肿瘤手术的主要方式。但具有下列情况应给予脾脏切除:(1)胰腺癌。(2)胰腺交界性肿瘤体积巨大或侵及脾血管。(3)胰腺肿瘤累及脾门。(4)重症胰腺炎,胰腺组织与脾血管粘连严重,强行分离导致大出血。本组15例患者中,保留脾脏6例、合并脾脏切除9例,也是遵循LDP手术原则。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因此,LDP时保留脾脏的临床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保留脾脏的LDP关键,是游离脾动脉和脾静脉。主刀和助手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是LDP的基本保证,电视镜头的位置、距离和清晰度是显露脾血管的基础,手术操作精准、轻柔,避免不当牵拉引起血管破裂。处理胰体尾肿瘤之前,应充分游离、显露脾血管,注意其血管的解剖变异,分步结扎分支血管,将血管束带置于脾动静脉下,以便手术顺利、安全进行。若误伤脾血管,术者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吸引血液,清晰显示术野,5-0缝线缝合血管;若血管损伤严重,出血难以控制,应及时中转开腹。合并脾脏切除LDP,重点是脾门显露和预防术中大出血。脾门显露可结合体位调整,采用超声刀电凝、电切,合理应用血管夹和缝线结扎,避免大出血。本组15例LDP处理脾脏时均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主要与术者的精湛的腔镜操作技术和医务人员间的熟练配合有关。
LDP胰体尾的处理,笔者的经验是先分离胰腺后面和下方,建立隧道,穿过导尿管,悬吊胰腺后处理胰体尾部,这样操作的手法轻柔、方便,便于术野显露和最大可能地避免大出血。邢人伟等在离断胰腺时,认为不必单独处理主胰管,而是采用Endo-GIA直接切断胰腺,双重套扎线结扎近端断端;这种处理胰腺断端的方法,操作简单,可降低术后胰漏发生率,主要适用于初学者。本组15例患者,术后发生胰漏1例,发生率6.7%,低于文献报道;原因可能与笔者的操作方法有关,即在离断胰腺前,首先找到、游离出主胰管给予细丝线结扎,其次于胰腺断面1.0~1.2cm做褥式缝合,然后将切缘做间断缝合,最后一层缝线将网膜组织或系膜缝于胰腺断端。
3.LDP并发症术中出血的防治:胰体尾肿瘤和脾动脉、脾静脉解剖关系亲密,脾静脉管径大、壁薄、分支多,LDP术中损伤脾血管、胃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及其他重要血管而导致出血[。LDP术中应积极防治出血,具体措施:
(1)游离胰腺上缘充分显露脾动脉,可先夹闭脾动脉再给予分离脾脏,减少出血。
(2)离断胰体尾后,向左上方牵拉断端,充分显露脾静脉分支,用超声刀离断小分支,电凝止血。
(3)采用血管夹或缝线结扎胃网膜左血管、胃短血管,超声刀离断细小血管。(4)横断胰腺期间,切割闭合器不能脱离视野,避免损伤周围血管,若切除脾脏,可先行脾动脉暂时阻断,以减少出血。
(5)术中应具备娴熟的腔镜手术技巧,术中操作轻柔,避免暴力牵拉导致组织损伤出血,术毕应细心地检查腹腔,确保无出血后,放置引流管关腹。
4.LDP并发症术后胰漏的防治:胰瘘是LDP术后常见并发症,胰漏发生率10%~27%,可导致腹腔出血、感染,增加患者痛苦,影响生命质量。胰漏发生的原因复杂,可能和胰体尾病变、胰管或壶腹部梗阻、胰腺残端处理方法及合并脾脏切除等有关。笔者认为,LDP术后发生胰漏并不可惧,术毕引流管放置位置妥当、引流通畅,再给予保守治疗,均能痊愈。本组15例患者,术后发生胰漏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积极防治胰漏仍是LDP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
(1)手术方案准备充分,结合术中所见,明确手术范围,采用超声刀切断胰腺,避免电刀切断。
(2)离断胰腺时,应保证横断胰腺,镜头靠近断面,检查有无明显胰管,单独缝合、结扎胰管。
(3)注重主胰管的单独结扎,但有时胰体尾肿瘤患者的主胰管无明显扩张,尾部胰管寻找困难、疏于结扎,增加胰漏发生的危险。
(4)胰腺断端缝合密度适宜,若缝合过密,易引起断端组织的缺血、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易产生胰漏;若缝合过疏松,断端闭合不严密,易发生胰漏。
(5)术中保证术野清晰,解剖结构清楚,缝合、结扎力度适中,若主胰管无法寻找,可在靠近主胰管位置行U形缝合,断端行褥式缝合。
综上所述,LDP是治疗胰体尾肿瘤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但由于胰腺解剖位置较深,与脾脏及周围血管关系紧密,手术操作难度大,要求术者在术中不仅具备娴熟的腔镜操作经验,还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才能充分发挥LDP的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薛红娣,刘双海,陈胜,等.
来源: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15例效果分析[J/CD].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9(2):
互联网外科学院由医生移动协作平台技术服务商——北京和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外科培训学院官方-转5
学院官方专业治疗白斑医院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