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年第6期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ACS)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胰腺癌预计新发病例数53070例,死亡病例数41780例,居恶性肿瘤死亡排名第4位,5年生存率<8%[1]。因此,胰腺癌也被喻为21世纪医学最顽固的堡垒。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方法,即是开展科学研究。对此,很多外科医师存有误解,认为做科学研究一定要进实验室、做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实则不然。外科医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接触第一手的临床资料,对开展以临床医疗工作为基础的临床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外科医师应重视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广泛开展高质量的胰腺癌临床研究,将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从而不断地促进胰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升,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

1胰腺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回顾百年来胰腺癌领域的重大临床研究成果,无不说明外科医师开展胰腺癌临床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胰腺癌的外科治疗一直是胰腺外科医师   

由于胰腺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局限性,针对胰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与新辅助治疗成为胰腺癌临床研究的另一热点问题。对此,外科医师开展了数项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其中Conroy等[8]于2011年提出的FOLFIRINOX化疗方案与VonHoff等[9]于2013年提出的Alb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均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可改善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预后。这2项重量级的临床研究结果影响了后续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在内的所有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由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的高复发风险,自1985年美国胃肠肿瘤研究组(GITSG)开展的第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开始,全世界范围内陆续开展了包括EORTC、ESPAC1、CONKO01、ESPAC3、RTOG9704、JASPAC01、ECOG4201等多项胰腺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术后行吉西他滨或氟尿嘧啶为主的6个周期的辅助化疗可改善胰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这一结论亦写入了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指南。此外,对于可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施行新辅助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关于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大部分研究均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小,循证级别不高。但相信不久将会有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果发表,评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价值,指导临床实践。此外,由于胰腺癌手术的复杂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外科医师开展了很多对当前胰腺癌患者围术期管理影响深远的临床研究,得出了诸如对有梗阻性黄疸的胰腺癌患者不推荐常规术前减轻黄疸治疗、对于胰瘘低风险的胰腺癌患者术后应早期拔除引流管等研究结果[10-12]。

2实现高质量胰腺癌临床研究的途径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十分复杂,热点与难点很多。解决以上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即为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得出有价值的临床研究成果,从而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笔者结合当前国内外胰腺癌临床研究现状,概述实现高质量胰腺癌临床研究的途径如下:   

(1)建立全国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研究体系。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组建了如NCCN、欧洲胰腺癌研究组(ESPAC)、GITSG、国际胰腺病学会(IAP)、美国胰腺协会(APA)等地区性协作组织,以针对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临床研究。与国外比较,我国胰腺癌大规模、大样本的临床资料十分匮乏,目前对胰腺癌的认识多基于国外的数据资料。国内各家大型胰腺外科中心应联合起来,建立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平台和全国性的研究培训基地,针对每项临床研究设计统一的研究方案,建设全国性的互联网数据库与生物样本库,发挥学组在胰腺癌研究领域的中坚作用,从而逐步开展针对我国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热点与难点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2)建立多学科团队,层层把关,定期小结。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指导,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也同样需要不同领域医师、研究人员的参与。例如,任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都需要一个严密的顶层设计,这就需要专业的统计学专家协助指导完成。此外,在影像学评估、病理学诊断、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方面,还需要放射科、病理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学科医师的共同参与,层层把关。临床情况复杂多变,在临床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与原先研究路线不符的偏差或意料之外的结果;也很可能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原先的研究设计。进行临床研究,全部完成计划后再返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因此,研究团队成员应定期小结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回顾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或补充研究方案,修正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小失误,以避免出现研究分组不当、重要数据缺失、标准设定不统一等情况,严重影响临床研究质量,甚至导致研究以失败告终。   

(3)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外科学研究经验。近年来,欧美国家、日本等在胰腺癌的外科治疗、辅助治疗等多个研究领域开展了数项多中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得到了很多对胰腺癌诊断与治疗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研究结果。随着我国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多家大型胰腺外科中心也陆续开展了针对不同手术方式、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拔除引流管时机等方面的研究,这是值得肯定的。在此基础上,国内的胰腺外科医师应积极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向国外学习临床研究经验的同时,也向国际展示我国的临床研究成果。   

(4)重视青年医师临床素质和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规范化的医疗工作是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基础,否则不可能产生优良的临床研究结果。青年医师直接负责每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也是每一份临床资料的原始记录者,如果医疗工作质量不高、病历记录不全、随访资料不完善,将直接影响临床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实际上,青年医师会做某些实验并不等于会做研究工作,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更相距甚远。临床研究属于应用研究,其研究重点应基于临床第一手资料,解决临床最直观的问题;实验研究往往是临床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辅助手段,而绝不是临床研究的全部。因此,各大医疗中心要重视年轻一代临床医师的培养,加强对高质量临床研究工作的引导,全面提高青年医师的临床素质与科学研究素质,促进临床研究的发展与传承。

3外科医师在胰腺癌临床研究中应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临床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临床实践。外科医师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是临床诊断与治疗最直接的观察者,也是临床问题最有效的发现者。回顾数十年来胰腺癌领域关键性的进展,几乎都源于胰腺外科医师主导的高质量临床研究。因此,胰腺外科医师在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胰腺癌的综合诊断与治疗十分复杂,在手术切除范围、辅助治疗方案、围术期管理等不同方面均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胰腺外科医师应培养科学研究意识,善于思考,提出有意义且富有创新性的临床问题,设计合理且严密的临床研究方案,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结果,从而将研究成果带回临床工作,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促进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发展。   

此外,胰腺外科医师往往是胰腺癌患者的首诊医师,主导着胰腺癌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案。作为胰腺癌患者多学科诊断与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胰腺外科医师应重视患者首次就诊时的医患沟通,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指导患者科学就诊,讲解临床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对诊断与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这样,才能保证临床研究的可控性,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同时也使胰腺癌患者在临床研究中获得最大受益。

4结语

  

胰腺癌的临床研究对胰腺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也不可替代。外科医师是临床研究的主力军,应重视胰腺癌的临床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针对胰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热点与难点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坚持,需要积累,有时还可能是一条漫长的崎岖之路,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但胰腺癌的临床研究也是极富价值的,只要有一点点创新,就可能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改善广大胰腺癌患者的预后。笔者相信通过全体胰腺外科同仁的不懈努力,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将取得令人瞩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5-30)

(本文编辑:王雪梅、陈敏)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要花多少钱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56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