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血性并发症:

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多为活动性出血和腹腔内渗血。包括胰尾血管、脾蒂血管、胃短血管的出血以及膈肌、脾床的渗血。主要由于小的出血点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也可因急诊来不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致使肝功能及凝血障碍未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导致术后膈肌和脾床渗血。

2.感染:

术后早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根据感染的致病因素和病人情况不同,其影响也不同。除感染引起的一般症状(发热、局部炎症等),还可有局部症状。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术中脾床常规放置引流,术后加强对引流管的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可以防止术后膈下脓肿的发生。如果病人出现发热,左上腹不适,则不排除左膈下积液及脓肿的可能,可进一步行B超和CT检查确定诊断。对于膈下脓肿已形成者,可先行B超下定位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但如果引流不畅,应及时行切开引流。

脾切除术后凶险感染(overwhelmingpostsplenectomyinfection,OPSI),是全脾切除术后发生的特有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0.5%,死亡率50%。病人终身均有发病风险,但绝大多数均发生于全脾切除术后前2年,尤其是儿童的脾切除术后,年龄越小发病越早。50%病人致病菌为肺炎球菌,其他如嗜血性流感杆菌、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特点是隐匿性发病,开始可能有轻度流感样症状,然后短时内发生高热、头疼、恶心、神智不清,甚至昏迷、休克,常在几小时内至十几小时内死亡。常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菌血症。鉴于OPSI的发病特点,儿童(尤其4-5岁以下)全脾切除术应慎重考虑。一旦发生OPSI则积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

3.血栓形成和栓塞:

脾切除后血小板数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脾切除24h后即有血小板回升,一般于术后1~2周达高峰即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最常见的是门静脉的栓塞,亦可发生于视网膜动脉、肠系膜动静脉等部位,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门静脉血栓常发生于脾切除后2周,临床表现为上腹钝痛、恶心、呕吐、血便、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及血沉加快等。亦有无临床表现者。对于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彩超和CT对比增强扫描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处理,如无禁忌症时可试用纤溶疗法。通过抗凝、禁食、输液及抗生素治疗渡过急性期后,门静脉亦可再通。预防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可采用肝素疗法。

4.脾热

脾切除术后病人常有持续2-3周的发热,一般时间上很少超过1个月,体温不超过39℃。脾热持续的时间、程度与手术创伤成正比。脾热为自限性发热,如能排除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及膈下感染则仅需对症治疗。

5.胰腺炎:

与术中游离脾床时损伤胰腺有关。如术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过3天并伴有症状者,则可确定诊断。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疗效较好。

6.其他少见并发症:

其他并发症如肝性脑病、高尿酸血症等,发病率较低,避免发生这两种并发症的关键在于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尽可能地改善肝脏功能并降低血尿酸水平。

普一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发布
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jc/93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