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堪称“癌中之王”。一旦发现胰腺癌,先应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对于没有远处转移、可切除的胰腺癌,应优先考虑手术切除。胰腺癌多见于胰头部(包括胰腺钩突),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如下图1所示*,切除范围大,手术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国际顶级胰腺专家JohnLCameron教授报道了他个人连续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围手术期死亡率有1.4%,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5%。而治疗胰腺癌的手术必须同时进行相应淋巴结的廓清,以实现外科意义上的“根治”。

由于胆总管下端经过胰头内部走行,与胰管汇合后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因此切除胰头部后需进行胰-肠和胆-肠的吻合重建,同时还需进行胃-肠的吻合重建,所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独一无二的拥有三个吻合口(见下图2*),对术者有较高的手术技术要求。然而术后吻合口瘘仍时常发生,尤其是胰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近45%。

图1

图2

由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不仅要求外科手术团队技艺精湛,医院的其他科室,如麻醉科、ICU、检验科、心内科等拥有较强实力,尤其针对合并有全身综合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其他科室的有力支持,对医院整体综合实力要求极高。因此胰腺外科中心也多医院。

近期,医院胰腺外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胰腺癌病例。

该病人是51岁的男性,体型肥胖。年5月突发剧烈胸痛,就诊后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PCI放置冠脉支架三根,之后一直服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立普妥、倍他乐克等药物。同时该病人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缬沙坦降血压。三周前患者在常规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CA大于U/ml,外院CT检查示:胰腺钩突部占位,考虑胰腺癌可能大。PET-CT未提示远处转移。病人多处寻医求治,医院会诊,认为手术风险大。患者心急如焚,最后找到了中山胰腺外科靳大勇教授,收入我科。

收治后进行了详细问诊、体检以及充分的术前评估。发现该病人进行一般体力活动后有气喘和胸闷症状,查体发现病人双下肢有轻度水肿,冠脉CTA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管腔狭窄25%,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我们再次评估了肿瘤的可切除性,可以看到在肿瘤位于胰腺钩突,符合胰腺癌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伴有血管的侵犯,不伴有远处转移,根据ISGPS的专家共识,肿瘤属于可切除范畴,具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指征。

考虑到该病人为急性心梗PCI放置支架术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术前我们依照《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停用了氯吡格雷5天,继续口服拜阿司匹林,并做好术中加强止血、预备输注血小板、抗纤溶药物、重组凝血因子VII等手术预案。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我们请医院心内科、麻醉科会诊。他们的会诊意见是患者的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间可能再次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功能不全,同时要求: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控制术后入水量。

由于病人身体条件较差,心脏代偿能力不佳,这意味着一旦术后出现B级以上出血、胰瘘或ClavienDindo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病人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靳大勇教授在3小时内顺利完成了该病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术式),并同时清扫了5、6、8a、12、13、14a、14b、17a和17b组淋巴结,在病人服用拜阿司匹林状态下,整个手术出血量不足50ml。

下图为手术切下来的标本。

患者术后第一天饮水,恢复氯吡格雷药物的服用,第三天进食流质食物,第五天进食半流质,术后第三天引流液淀粉酶浓度超过U/L,第十二天拔除引流管,根据年ISGPS的胰瘘定义,符合生化漏(非胰瘘)的标准,术后两周顺利出院。最后的病理结果证实肿瘤为胰腺导管腺癌。建议患者出院两周后复诊,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由于我们具备着胰腺手术的丰富经验,同时我院兄弟科室也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最终顺利完成了这位病人的手术治疗。在以往的治疗中,这样类似的病例不胜枚举。我们医院胰腺外科也敢于面对挑战,竭尽所能服务广大病患。

*引自:







































白癜风是怎么引起的
西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y/744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