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朝

来源:掌上医讯

前段时间我们科住进了一个63岁的大爷,因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在我院内科经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外科手术,肝功能分级:ChildB级;心电图检查无异常。行择期脾切除、胃底贲门和食道下段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第3天出现头晕,言语不清,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活。后经颅脑CT示:右侧基底节内囊部有一1.5cm×1.5cm低密度灶。诊断:右侧脑血栓形成。

(图片来源:网络)

在临床中,脾切除是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大、脾亢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血小板增多是脾切除术后的常见现象,血小板计数升高一般不超过×/L,但也有达×/L以上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可导致一些严重问题,术后无论血小板计数上升的程度如何,均有发生血栓性并发症的危险。此种病例术后早期应使用双嘧达莫或小剂量阿司匹林,血小板计数大于×/L给予肝素治疗。

像案例中脾切除术后引起脑血栓形成临床较少见,本例脾切除术后脑血栓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患者年龄大,并有动脉粥样硬化;

②脾亢导致骨髓代偿性增生活跃,脾切除后血小板、红细胞短时间内急聚增多,血液粘稠增高;

③患者术后一直卧床,致使血流缓慢。

因此我们给予口服肠溶阿斯匹林,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药物抗凝溶栓治疗,术后3周血象恢复正常,7周后左侧肢体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案例中的血栓之外,门脉高压脾切除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A腹腔出血

研究显示:开腹脾切除贲周血管离断术后腹腔出血率为20%。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的患者,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再加上肝功能不良、凝血机能障碍、脾功能亢进患者往往合并血小板减少,故易发生术后出血。

B上消化道出血

除了手术创伤引起的胃黏膜病变所致外,主要原因是断流术虽可改善肝功能,但不降低门静脉压力,反而使门静脉压力增加。因此需密切观察便血和呕血的量,必要时做胃镜检查,确定再出血的原因。术后胃黏膜病引起的出血,选用胃黏膜保护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治疗再出血。门静脉压力过高引起的上消化道再出血,可选用垂体后叶素联用硝酸甘油或生长抑素及同类药物治疗,或内镜下套扎加注射小剂量硬化剂治疗和再次手术治疗。

C腹水

门静脉高压症者因肝功能受损,总蛋白低,术后腹水时间可能长。因此要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的变化;静脉及时补充清蛋白、血浆;并及时抽血查电解质。

D肝性昏迷

其原因除了与分流术有关外,还与自身肝功能较差,术后保肝治疗不力和摄入高蛋白饮食等有关,所以术后要及时给予保肝药物,严格控制高蛋白饮食,最大限量1g/kg,而且要防止便秘、消化道出血、低血钾等诱因,还要保持肠道的酸性环境(pH5~6),减少氨的吸收,可用生理盐水ml、白醋15ml加新霉素保留灌肠,另外注意补钾,多吃含钾高的水果和香蕉等。

E膈下脓肿

脾切除手术后期,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首先应怀疑膈下脓肿。因为膈下脓肿是脾切除手术后期发热的最常见原因。开腹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发生率为4.0%~8.0%。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引流不畅或引流管拔除过早,均可导致膈下脓肿的发生。保持引流通畅的关键是定时(间隔4~6h)挤压引流管1次。如发生引流不畅,可用30~50ml无菌生理盐水及时冲洗。

参考文献[1]LuCL,CaoYJ,ChengH,etal.Clinicalfactorsthatinfluencetheout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补骨脂素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y/819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