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护理 >> 检验临床面对面淋巴瘤脾切除术后发生的
作者:医院检验科王哲
患者老年,男性,农民,主因:脾切除术后6月余,出现发热伴白细胞增高1月入院。查体:T:36.0℃P:80次/分R:19次/分BP:/90mmHg,神清,语利,贫血貌,查体合作,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心率78次/分,律齐,腹平坦,剑突下可见沿正中线走行的手术切口,长约15CM左右,切口愈合良好,双下肢无浮肿。患者14月前发现左肋下肿物,伴腹胀,超声示:脾脏增大;于年07医院,行骨髓穿刺,免疫分型提示为表型异常的单克隆B细胞;后行脾切除术,脾脏病理示:脾脏弥漫性白髓和红髓淋巴组织增生,增生的淋巴细胞中等大小,淋巴瘤不除外。患者当时未行其他血液学相关检查。
此次发热而入我院,血常规提示:
WBC:.47×10^9/L,Hb:56g/L,PLT:91×10^9/L。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如下图:异常增殖的淋巴瘤细胞占90.0%
次日行骨髓象检验:
骨髓:淋巴瘤细胞达88.50%,该类细胞多数胞体较小,核染色质较粗糙;少数细胞胞体较大,并隐约可见核仁,浆量较少。幼稚淋巴细胞占1.0%,篮细胞易见。结合临床考虑: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期,建议完善血液学相关检查。
患者后续行相关血液学检查:
免疫分型:异常细胞群占76.53%,表达:CD20、CD19、CD79b、CD23、CD、CD81、CD1b、CD22、sIgM、sIgD、cLambda,弱表达:FMC7、CD25。考虑:符合CD5-CD10-B细胞淋巴瘤。
骨髓活检示:CD5-CD10-B细胞淋巴瘤,不支持毛细胞白血病,需要鉴别脾边缘带淋巴瘤及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染色体呈克隆性复杂的核型改变。
综合MICM及临床相关信息,患者目前诊断为: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给予患者小剂量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长春新碱(Vincristine)、强的松(Prednisone)CVP方案化疗,同时输注红细胞、水化及碱化尿液,现治疗过程平稳。
小结:患者慢性病程,半年前因脾大而就医,行脾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B细胞淋巴瘤;此次由于发热,白细胞异常增高再次入院,整合形态学(morphology)、免疫学(immunology)、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和分子生物学特征(molecular)暨MICM诊断:支持小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倾向脾边缘区淋巴瘤)。脾切除术是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频繁发生严重溶血性贫血甚至危象时;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发生巨脾继发脾功能亢进,甚至产生压迫或梗死症状时都是脾切除术适应症。而据文献报道,原发性骨髓纤维化在切脾后发生急性髓系白血病风险会增加;但小B细胞淋巴瘤如脾边缘区淋巴瘤,由于其生物学特性趋于惰性,并且切除脾脏既可以明确病理诊断,又是重要治疗手段;发生脾切术后继发白血病的病案报道较少。本病例患者在确诊非霍杰金淋巴瘤行切除脾脏术后仅6个月即发生淋巴瘤白血病,似侵袭性病程,不多见;其致病机制、疾病转归、治疗过程值得随访监测和进一步探究。
作者简介:
王哲河北省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血液病实验室诊断工作,临床病理检验专业执业医师,临床检验副主任医师,承德医学院内科学副教授;河北省检验医学诊断学会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保定市检验医师协会常务委员,检验视界网特约作者。主研论文科研多篇,参编著作6部,保定市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保定市政府记功一次。
检验视界网北京最好白癜风中医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y/8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