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护理 >> 胰胆舒颗粒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近年来,国内外同行从中医角度探讨胆囊炎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但未有系统的针对急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现为满足临床需要,进一步传播最新学术信息,广泛指导各层医师的临床工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年10月发布了最新版《急性胆囊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成药“胰胆舒颗粒、茵陈退黄胶囊”为共识推荐用药。
今天小编带大家解读一下共识中的重点内容。
1概念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等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性病变,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约95%以上的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不伴有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其中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以女性多见,50岁前为男性的3倍,50岁后为1.5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男性、老年患者。
中医虽无急性胆囊炎的病名,但早在《内经》便有相关论述。《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灵枢·本藏》谓“胆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根据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胁痛”、“胆胀”、“黄疸”的范畴。
2诊断1、临床表现
(1)症状:右上腹疼痛,开始时仅有右腹胀痛,逐渐发展至阵发性绞痛;夜间发作常见,饱餐、进食油腻食物为常见诱发因素。疼痛可放射至右侧肩部、肩胛和背部,伴恶心、呕吐、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如病情发展,疼痛可为持续性、阵发加剧。常伴轻度至中度发热,通常无寒战,可有畏寒。10%~20%的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2)体征:查体可见右上腹压痛,可伴有反跳痛、腹肌紧张,或murphy征阳性。有些患者可触及肿大胆囊并有触痛。murphy征阳性对急性胆囊炎的特异性为79%~96%。
2、相关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所有患者应常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CRP、PCT和ESR等检查,当病情危重时应查血气分析;同时查血清肿瘤标记物CEA、AFP、CA19-9和CA125;必要时行外周血细菌学培养;在能获得胆汁的情况下,所有急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重度感染患者应进行细菌学培养。
(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是急性胆囊炎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典型表现为胆囊肿大(横径≥4cm)、壁增厚(≥3mm)或毛糙,呈“双边征”,多伴有胆囊结石;若胆囊腔内出现稀疏或密集的分布不均的细小或粗大回声斑点,呈云雾状,则考虑胆囊积脓;若胆囊壁局部膨出或缺损,以及胆囊周围出现局限性积液,则考虑胆囊坏疽穿孔。患者伴有黄疸,怀疑有Mirizzi综合征或合并胆囊消化道瘘等特殊情况时,则应采用MRI+MRCP,以充分评估病情。急诊入院患者无法明确腹痛病因时,可采用腹部CT检查,以提供更全面信息,或怀疑患者可能有胆囊穿孔和坏疽性胆囊炎,也应及时行腹部CT检查。肝胆系统核素扫描特异性高,可用于诊断。
3中医辨证1、急性期
(1)胆腑郁热证
主症:①上腹持续灼痛或绞痛;②胁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痛引肩背。
次症:①晨起口苦;②时有恶心;③进食后呕吐;④身目黄染;⑤持续低热;⑥小便短赤;⑦大便秘结。
舌脉:①舌质红苔黄或厚腻;②脉滑数。
(2)热毒炽盛证
主症:①持续高热;②右胁疼痛剧烈拒按。
次症:①身目发黄黄色鲜明;②大便秘结;③小便短赤;④烦躁不安。
舌脉: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②脉弦数。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2、缓解期
(1)肝阴不足证
主症:①右胁隐痛;②五心烦热;③双目干涩。
次症:①口燥咽干;②少寐梦多;③急躁易怒;④头晕目眩。
舌脉:①舌红或有裂纹或见光剥苔;②脉弦细数或沉细数。
(2)瘀血阻滞证
主症:①右胁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②入夜痛甚。
次症:①胸闷纳呆;②大便干结;③面色晦黯。
舌脉:①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斑、瘀点;②脉弦涩或沉细。
证候诊断: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2项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4西医治疗1、西医治疗原则
胆囊切除术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手段。任何抗菌药物治疗都不能替代解除胆囊管梗阻的治疗措施,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正确把握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原则是尽早行胆囊引流治疗。
2、非手术治疗
(1)一般对症治疗:早期治疗包括禁食、稳定内环境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并给予抗感染和镇痛处理,必要时监测生命体征。当临床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加重,出现其他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时,应给予适当的器官支持治疗,呼吸和循环管理,同时积极准备急诊胆囊切除术或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对老年患者,应监测血糖及心、肺、肾等器官功能,治疗并存基础疾病。治疗期准备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如病情加重,应及时决定手术治疗。
(2)抗感染治疗:①社区获得性轻、中度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24h内可停用抗生素。若存在气肿改变和手术中探查到有胆囊坏死征象者,抗生素推荐使用4~7d。②社区获得性重度急性胆囊炎:若感染源已被控制,抗生素使用疗程推荐为4~7d;若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肠球菌、链球菌等,抗生素至少使用2周。③医疗机构获得性急性胆囊炎:若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如肠球菌、链球菌等,抗生素至少使用2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致病微生物和药敏检测,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解痉止痛:建议应在早期阶段开始使用止痛剂,但强调严密监测病情变化的基础上使用。
(4)预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于预防急性胆囊炎是有效的。因此其也常被用于早期治疗。NSAID可预防胆囊炎发展为急性胆囊炎,减轻疼痛。但在使用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相关心血管、哮喘和消化道出血风险。虽然NSAID对改善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胆囊功能是有效的,但没有报告显示NSAID对缩短急性发作后胆囊炎的病程有帮助。
3、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患者一旦诊断明确,且一般状况稳定,建议应尽早手术处理,无论病程长短。手术最佳时机为症状出现7d内,尽可能在72h以内。对于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一般在6周之后进行。
(2)轻度急性胆囊炎:根据CCI(Charlson共病指数)和ASA-PS(美国麻醉师学会身体状况分类)评分表明患者能够承受手术,最好在发病后立即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如果确定患者无法承受手术,应首先进行保守治疗,一旦治疗生效,应考虑延迟手术。
(3)中度急性胆囊炎:根据CCI和ASA-PS评分表明患者能够承受手术,则最好在发病后立即进行LC。然而,应特别注意避免医源性损伤,并应根据术中情况酌情考虑改用开腹或次全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若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则应考虑保守治疗,当抗菌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无效时应行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4)重度急性胆囊炎:应确定器官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尝试通过器官支持来恢复功能,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医生应研究预测因素,即在开始治疗后,循环功能障碍或肾功能不全迅速恢复,并进行CCI或ASA-PS评分;如果确定患者可耐受手术,可进行早期LC,且该环境允许重症监护管理。如果确定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应采取保守治疗,包括综合管理。如果无法控制,应考虑早期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以减轻严重的局部炎症反应。
5中医辨证治疗1、急性期
(1)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行气利胆。
主方:大柴胡汤(《伤寒论》)药物: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加减:身目黄染者,加茵陈、栀子;心烦失眠者,加合欢皮、炒酸枣仁;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壮热者,可加生石膏、蒲公英、虎杖。
(2)热毒炽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主方:茵陈蒿汤(《伤寒论》)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药物:茵陈、栀子、大黄、黄连、黄柏、黄芩。加减:小便黄赤者,加滑石、车前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芒硝;身目黄染重者,加金钱草。
2、缓解期
(1)肝阴不足证
治法:滋阴清热、利胆排石。
主方:一贯煎(《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加减。药物:生地黄、沙参、麦冬、阿胶、赤芍、白芍、枸杞子、川楝子。加减: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者,加天花粉、玄参;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
(2)瘀血阻滞证
治法:疏肝利胆、活血化瘀。
主方: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药物:灵脂(炒)、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加减:瘀血较重者,可加三棱、莪术、虻虫;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丹参。
6中成药治疗1、胰胆舒颗粒:
(1)组方为姜黄、赤芍、蒲公英、牡蛎、延胡索、大黄、柴胡。具有散瘀行气,活血止痛之功。用于急、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炎属气滞血瘀,热毒内盛者。具有镇痛、抗菌、利胆、护胰和改善心境的作用,可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管炎,也可用于预防胆源性胰腺炎及ERCP术后胰腺炎。
(2)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0g(1袋)/次,2~3次/d。
2、茵陈退黄胶囊:
(1)组方源自茵陈蒿汤,由茵陈、苦参、龙胆、黄芩、郁金、神曲、大黄、山楂8味药材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用于急、慢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引起的小便红赤、头晕口苦、食少纳呆等。可用于急性胆囊炎所致黄疸的治疗。
(2)用法用量:5粒/次,3次/d。
7中西医结合治疗要点1、清热解毒防治感染:
急性胆囊炎患者多并发胆囊积脓和积水、胆囊穿孔以及胆瘘,为防止以上并发症出现,应加强感染的监测,采集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血清或胆汁细菌培养、积极获取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选择;同时进行中药清热解毒、利胆消炎等法进行治疗,协同控制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后期病死率。
2、针刺治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的触痛和腹肌紧张。针刺可起到暂时解痉镇痛作用,降低患者急诊手术的机率,为患者择期手术提供一定条件。
3、中西医结合防治并发症,降低手术率:
急性胆囊炎术后可能出现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瘘以及败血症等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恢复,可能引发严重病变而增加手术率和病死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辨证论治处理,以降低手术率,改善预后。
4、加强急性胆囊炎病因管理以“治未病”:
加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病因管理,有效减少复发,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出院前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因进行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干预,包括戒烟戒酒、忌高脂油腻食物,改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并坚持长期的门诊随访复查,最终有效减少复发。
由吉林省德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胰胆舒颗粒,具有散瘀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
胰胆舒颗粒由姜黄、赤芍、蒲公英、牡蛎、延胡索、大黄、柴胡组方而成,源自经典名方《急腹症方药新解》“清胆汤”和《济阴纲目》“延胡索散”。其君药姜黄有几千年的药用和食用历史,是欧美最常用的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天然药物。
胰胆舒颗粒具有镇痛、抗菌、利胆、护胰、改善患者心境五重作用,是唯一具有肝胆胰三腑同治的特效中成药,能够有效缓解急慢性胰腺炎或胆囊炎各种临床症状,并可阻止胆胰损伤,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
胰胆舒颗粒尤其是填补了目前临床上慢性胰腺炎的用药空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一线中成药品种!
德商学堂医药人的知识学堂
易水赞赏
长按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控制白斑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y/9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