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在腹腔脓肿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季涛蒋志龙程志荣陆金亮季长辉刘凯管连敏张建伟常来

医院普外科新疆医院

随着现代介入科的发展,对腹腔脓肿进行经皮穿刺置猪尾形多侧孔引流导管套件引流。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腹腔脓肿的定位精度的提高,加上双套管改善了引流的效果,对腹腔脓肿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探讨在CT引导下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对10例腹腔脓肿治疗效果进行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腔穿刺器;腹腔脓肿;双套管引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2月在我院采取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治疗的10例腹腔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经B超及CT检查后均被确诊为腹腔脓肿,其中十二指肠降部胰腺组织异位ESD术后穿孔并发腹膜后多发脓肿1例,脾切除术后胰尾感染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腹腔感染2例,阑尾脓肿4例,结肠肿瘤破溃后脓肿形成1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3.86±10.57)岁,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10例患者平卧于CT机检查床,根据脓肿大致部位,于体表放置条形金属标志物进行定位,CT扫描后,选择穿刺点,避开腹腔大血管及重要脏器。以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10mm,以10mm腹腔穿刺器(Trocar)缓慢旋转进入皮下及肌肉层,然后CT扫描,确认方向和深度,将穿刺器缓慢旋进脓腔,退出穿刺器内芯,可见脓液自穿刺器管腔内流出,将双套管自穿刺器管腔送入脓腔内,尽量送至脓腔最低位,再次CT扫描确认位置后并固定双套管。双套管一管内进冲洗液(通常用生理盐水)缓慢滴入,另一管接中心低负压吸引。冲洗液根据脓液的粘稠程度及每日引流量调整。引流液送去实验室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脓肿愈合时间,以及脓液细菌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感染情况

10例患者的腹腔脓液检查结果为大肠杆菌感染5例;粪肠球菌感染为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2例;多种细菌复合感染1例。大肠杆菌感染的感染率高于其余细菌感染的感染率。

2.2患者腹腔脓肿液转归情况

本次研究中的10例腹腔脓肿患者体温恢复时间(2.10±1.29)天,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时间(7.60±5.74)天,抗生素使用时间(7.90±6.33)天,脓肿愈合时间为(12.80±7.87)天。

3讨论

经皮穿刺置猪尾形多侧孔引流导管套件引流,虽然减少了创伤,引流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多由于猪尾形多侧孔引流导管管径较细,被动引流的方式,常常引起堵管至引流不畅,需经常冲洗,且引流时间相对较长,愈合时间延长。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腹腔穿刺器置双套管引流的方式,一方面经局麻穿刺器穿刺是一种微创的方式,且管腔较粗,置入的双套管管径较粗,更利于引流;双套管的引流方式在负压吸引的情况下更利于脓肿的彻底引流,同时在引流的同时达到冲洗的目的,更利于脓肿的愈合。

本次研究显示,10例患者的腹腔脓液检查结果为腹腔脓液检查结果为大肠杆菌感染5例;粪肠球菌感染为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2例;多种细菌复合感染1例。在腹腔脓肿细菌感染中,大肠杆菌感染的感染率高于其余细菌感染的感染率。10例腹腔脓肿患者都痊愈出院,体温恢复时间(2.10±1.29)天,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时间(7.60±5.74)天,抗生素使用时间(7.90±6.33)天,脓肿愈合时间为(12.80±7.87)天。

综上所述,对腹腔脓肿患者实施经腹腔穿刺器(Trocar)置双套管引流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身体健康,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END

联系方式

联系人:孙经理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l/121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