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连云港的患者慕名来到医院胰腺疾病研究中心就诊。医院诊断为胰腺癌,并且肿瘤巨大,从胰头一直蔓延至胰尾,并且伴有肠系膜根部的侵犯及血管受侵犯。患者入住胰腺中心普外科七病区后,经过充分准备后行全胰切除+门静脉切除吻合术,术后经过七病区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恢复顺利,血糖控制良好。那么,听上去很神秘的全胰切除到底是个什么手术呢?为了寻找答案,小编采访了手术者——胰腺疾病研究中心的李德春教授、张子祥主任医师、朱东明主任医师、王运良主治医师以及病区徐雅灵护士长,请他们谈谈有关全胰切除那些事。

问:全胰切除术的前世今生?

答:年,全球第一例全胰切除由Rockey医生完成,此后该术式经历了一段扬弃的历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作为人体最大腺体的胰腺被完全切除后内、外分泌功能的丧失,因此导致术后出现血糖控制不佳、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体重下降等并发症,所以多数病医院,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并且,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或恶性肿瘤的复发使患者的生存时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病人存活不会超过一年。所以说,全胰切除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胰腺外科医生不愿触碰的禁区,被认为是一种“权宜”的手术。但是,现如今随着便携式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末梢血糖仪的普及,患者在家中就可以相对轻松的管理血糖,此外胰酶替代疗法正逐渐得到规范,双管齐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今全胰切除已再次进入胰腺外科医生的视野中,目前在国内外大的胰腺中心已常规开展该手术。

问:全胰切除有哪些适应症?

答:胰腺癌,如肿瘤累及全胰,排除肝转移及腹膜种植,无主要动脉受侵,可行全胰切除术。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如病变广泛,或为多灶性,可行全胰切除术。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肿瘤恶性程度高且为多灶性,或者范围大,也可行全胰切除。对于有胰腺癌家族史的患者,且伴有恶性倾向可考虑经行预防性全胰腺切除,但是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详细评估病情,权衡利弊。此外,一些累及全胰的胰腺囊腺瘤、慢性胰腺炎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也是全胰切除的适应症。

问:全胰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全胰切除术对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其独特之处。相较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的难点在于手术的操作更为复杂,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术时间的延长。全胰切除术由于胰腺已全部切除,不再有胰瘘的风险。但是正是因为胰腺组织被全部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极大,脆性糖尿病不可避免。此外,由于消化酶水平的紊乱,脂肪、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受到极大的影响,导致腹泻及体重下降的发生,水电解质水平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问:全胰切除术后要注意哪些事?

答:全胰切除术后,血糖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全胰切除术后一段时间内,高血糖是常见的并发症,此时需要外源性的胰岛素介入来降低血糖水平。度过术后应激期后,随着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提高及胰高血糖素的缺失,低血糖会反复发生。所以,在院期间,患者及家属需要学习一定的血糖管理知识,熟悉胰岛素笔、末梢血糖仪的正确运用。另外,患者需规律服用胰酶制剂促进消化吸收。最重要的是,患者及家属要正视疾病,认识到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进而从治疗中获益。

采访进行至此,小编心中的疑问已然得到了解答。显然,全胰切除并非“权宜”切除,相反,此术式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征、手术规范实施及良好术后管理的基础上可以根治性切除肿瘤,使得患者从手术中获益。

门诊时间安排:

胰腺疾病多学科门诊

就诊时间

每周四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半

挂号及就诊地点

十梓街院区门诊大楼6楼

胰腺外科专家门诊

周一(上午)

周二(全天)

周三(全天)

周四(全天)

李德春教授

朱东明主任医师

张子祥主任医师

周健副主任医师

十梓街院区

门诊大楼6楼

十梓街院区

外科门诊一楼

十梓街院区

外科门诊一楼

十梓街院区

外科门诊一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l/99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