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胰腺外科收治一名急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的男性患者。患者于年3月因“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并胰腺假性囊肿”在我院行“胰腺假性囊肿经皮置管外引流术”,引流3月后拔除外引流管。一月前患者出现腹部胀痛及恶心、呕吐症状,腹部CT检查提示:胰腺假性囊肿形成,胃周围多发增粗血管影,考虑胰源性门脉高压。鉴于患者有重症胰腺炎病史,曾行外引流术,目前体质较为虚弱,再次手术风险较大,联系消化内科会诊,经过讨论确定“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置管内引流术”为最佳治疗方案。在麻醉科及内镜中心医护人员精心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

CT提示胰腺体部腹侧囊性病变,胃周围多发增粗血管影,胰源性门脉高压可能

内镜检查见胰腺假性囊肿压迫胃壁,于胃体下部后壁形成明显隆起,表面黏膜充血、略粗糙

线阵式超声内镜(OLYMPUSGF-UCT)扫查于胰腺体部见一类圆形均匀无回声囊性病灶,内部透声好、无分隔,囊壁光滑,与胃壁紧密相贴,病灶与胰管无交通

线阵式超声内镜监视下测定囊肿与胃壁最短距离,避开血管,选择穿刺点、进针方向并确定穿刺深度,采用Olympus19G穿刺针刺入囊肿,拔出针芯,抽出淡黄色微浑囊液约20ml

拔出穿刺针针芯,置入黄斑马导丝,X线下见导丝在囊内盘圈

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插入COOK囊肿切开刀行高频切开,切开后见囊液流出

拔出切开刀,沿导丝置入COOK硅胶10Fr双猪尾支架,局部无出血

X线下见双猪尾支架形态良好,置入成功

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复查血常规、血尿淀粉酶均未见异常。

延伸阅读

胰腺假性囊肿是急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的常见的并发症,由血液、胰液外渗以及胰腺自身消化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崩解物等聚积、不能吸收而形成,囊壁由炎性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囊内无胰腺上皮层衬垫,因此称为假性囊肿。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外科引流,虽然效果显著,但创伤大、住院周期长,特别是并发症及病死率较高。体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虽然减少了创伤,但其缺点是:易感染、出血及拔除引流管后皮肤窦道形成,特别是由于胃肠道的阻挡往往穿刺不易成功。目前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或十二指肠引流已成为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引进超声内镜后开展了大量诊疗工作,超声内镜在相关疾病诊治中优势主要体现在:

1、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癌、壶腹癌等;

2、胰腺疾病的诊断,包括胰腺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炎、胰腺囊性病变等;

3、纵膈疾病的诊断,主要适用于纵膈食管周围占位性病变,如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纵膈结核等;

4、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主要用于术前T分期;

5、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外压性隆起的诊断;

6、EUS介入治疗,如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内引流、胆道穿刺引流、腹腔神经节阻滞、晚期胰腺癌局部放化疗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101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