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医院评审标准年版与老版有
新版标准从内容上来看,章节变少了,操作简单了。现场评审相比于老版标准的66节条,新版现场评审部分总共只有24节条,厚度也只有28页,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共也就86页,无论从条款数和页码数较之前都有大幅度压缩。
近日,医院评审评价体系,医院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卫生健康委组织修订了《医院评审标准(年版)》。??政策解读
01医院评审标准?医院评审是政府实施行业监管,医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医院管理制度,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医院管理的通行做法。年发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疗机构评审制度”,医院评审工作制度固定下来。年,原卫生部发布《医疗机构评审办法》,确定了医疗机构评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程序,开展医疗机构评审工作。医院评审工作的科学性、时代性、精准性,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评审办法》规定,我委于年制定发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和《医院评审标准(年版)》。该标准颁布实施9年以来,在指导各地加强评审标准管理、规范评审行为、医院主体责任和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该标准已不能满足医疗服务管理需要,迫切需要进行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以后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医院管理的制度、规范,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院医院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原评审标准未能体现。二是我委于年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取消了“医院评审结果复核与评价”行政审批事项,需要制医院评审工作在医院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中的作用。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能够医院评审更加科学、客观、精细、量化,医院评审工作中。四是各地在评审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在评审标准中予以吸纳。为此,我们组织修订了《医院评审标准(年版)》(以下简称《标准》)。02修订的原则和思路是什么?新标准的修订围绕“医疗质量安全”这条主线,秉承“继承、发展、创新,兼顾普遍适用与专科特点”的原则,精简合并条款,医院评审由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医院管理工作需要,对于进一步医院践行“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医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03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标准》共3个部分节,设置条标准和监测指标。修订内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融入新颁政策和医改要求,体现时代性。《标准》在保持年版标准延续性的基础上,融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近年来颁布实施的法律、条例、规章相关内容,以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要求,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二是由主观定性向客观定量转变,增强科学性。《标准》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以及DRG评价、单病种质控和重点医疗技术等日常监测数据的比重,指导各地由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转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审工作模式。一方面,引导医疗机构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行为;另一方面,尽量减少主观偏倚,增强评审结果的客观性。三是梳理整合并简化实地评审条款,提升操作性。《标准》现场检查部分共24节条,较年版标准的66节条有大幅度压缩。一方面,全面梳理整合原标准中的重复条款,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对原标准中操作性不强,或者可以用日常数据监测替代现场检查的条款进行了剔除或调整,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四是注重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和经验,体现兼容性。《标准》充分医院评价机构的工作方法和标准,采纳了国内一些省市好的经验和做法,与国际国内评审评价管理先进理念更加契合和兼容。04如何使用《标准》?《标准》是各地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主要依据。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前医疗卫生工作重点,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对《标准》进行适当补充后报我委备案,加强《标准》培训,提升《标准》的认知度和实施效果。医疗机构要紧紧围绕标准,强化日常管理,充分发挥《标准》医院自我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按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报送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控等《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信息,医院评审奠定基础。新版有何不同?
01充分融入新颁政策和医改要求,体现时代性《标准》在保持年版标准延续性的基础上,融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等近年来颁布实施的法律、条例、规章相关内容,以及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医院管理制度等改革要求,增加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02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本版标准从内容上来看,章节变少了,操作简单了。现场评审相比于年标准的66节条,新版现场评审部分总共只有24节条,厚度也只有28页,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总共也就86页,无论从条款数和页码数较之前都有大幅度压缩。一方面,是整合了原标准中的重复条款;另一方面,对原标准中操作性不强,或者可以用日常数据监测替代现场检查的条款进行了剔除或调整。03强调信息建设新版标准出来后,往后的评审形式,将向以日常行为、客观指标、定量评价为主的评审工作模式转变,也就是说依靠数据说话将会是未来评审的主流和方向。因此,评审周期中,想按要求及时、完整、准确的报送重点专业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控等《标准》中规定的数据信息,那么信息化建设将是必选项,医院评审奠定基础。没有信息化建设,从哪里抽取准确的数据?没有数据作支撑,评审也就无从谈起。04一篇否决旧版中设有“核心条款”48项,混合在前6章中,只要有一条不达标的,等于就过不了审,后来在不少省份又取消了“核心条款”。新版标准,集中设置了3节25条评审前置条款,也就是旧版中所说的“核心条款”、“一篇否决项”,是准入门槛,在评审周期内发生一项及以上情形的,延期一年评审,延期期间原等次取消,按照“未定等”管理。这显然对一篇否决的内容进一步进行了强化,医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和改革政策的杠杆作用。05削弱现场主观评审众所周知,旧版中现场评审的问题很大,由于内容多、繁、杂,10多位评审人员一查数天,不免有些劳民伤财的感觉,而且还有一些问题:一是充满了更多的主观不确定性,医院带来巨大的负担,三是让评审人员心神俱疲。而新版对现场评审可谓是进行了大变动,共设24节条,仅有28页,并且强调了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高于40%,现场评审势必被大大削弱。06数据集4年综合体现,不再突击迎检新版本,现场检查比例所占不超过40%,而且没有再进行A/B/C/D/E档的设置,现场评审达标就是达标,不达标就是不达标。其中,超过60%比例的评审集中在数据方面,这些数据是集4年周期形成的综合体现,能不能达标数据一键生成,而且掌控在行政主管部门,操作的空间不再存在,能努力降低评审人员主观评价偏倚,提升标准可操作性和评审结果客观性。因此,医疗机构要紧紧围绕标准,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冲动,才能充分发挥《标准》医院自我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文章来源:医管通END
往期推荐年度回顾:HC3i热门新闻30条
张学高: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人才培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