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

医院心脏中心

9月12日,医院多学科通力合作,为心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实施“经内镜胃造瘘并空肠营养管植入术”。两大科室联手合作,解决了重症患者心脏术后的营养支持问题。患者恢复良好,将于明日转回普通病房。

5年前,48岁的刘先生逐渐发现,自己在活动后时常出现胸闷的情况,但休息一晚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虽然心里犯嘀咕,刘先生并未放在心上。

可慢慢的,刘先生胸闷症状越发严重,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频率也逐渐增加。2年前来我院就诊,经心内科闫继峰主任详细诊治后,明确为“主动脉瓣钙化性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当时刘先生左室射血分数(EF值)有明显下降,应该外科手术治疗。但刘先生因恐惧手术,一直未能下定决心,只是应用药物维持治疗。

两个月前,刘先生再次发生严重胸闷,伴随四肢无力。紧急来到医院,刘先生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2级、2型糖尿病”。

成人心外一病区主任医师葛振伟接诊后,仔细诊察病人,认真评价其心脏功能。正常人的左室射血分数(EF值)在58%-80%之间,而刘先生左室EF值一度低至30%左右,随时会出现晕厥甚至猝死等情况!

葛振伟主任判定,刘先生左心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十分危重,已属外科手术最后的机会。

经充分准备后,葛振伟主任对其进行了主动脉瓣置换并升主动脉置换(Wheats手术)。

手术十分成功。术后转入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恢复。由于患者心功能极差,监护室孟树萍副主任经过评估,使用ECMO对他进行生命支持。有了体外循环团队的全力保障,病人获得了继续与术后心功能不全做斗争的资本。

刘先生还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刘先生伴有声带麻痹的情况,无法进食。

心脏重症患者,手术后的脏器维护至关重要,同时,感染问题、营养问题也是专家们绕不开的重点问题。刘先生有声带麻痹的情况,失去了声门的关闭保护,就有饮食呛咳、胃食管反流误吸等危险,不能自主进食,所以必须以特殊方式给予营养支持。

临床上,对于这种情况,一般依靠“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所谓“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这种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很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静脉炎,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败血症、肝功能衰竭、胃肠道粘膜萎缩等情况。相反,“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来给身体供能,包括“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

刘先生的情况,利用肠内营养能更有利于病情康复。但“口服”很显然短期内对其来讲是不现实的,而且会带来如前所说的不良后果。

全国知名专家、消化病科主任杨玉秀教授会同葛振伟主任医师、孟树萍副主任查看病人后,决定为刘先生行“经内镜胃造瘘并空肠营养管植入术”,来帮助刘先生打赢这场对抗疾病的战争。

9月12日,华中阜外B11手术间,消化病科主任杨玉秀教授、副主任医师张立达等,内镜中心张慧丽护士长、郭艳护士等,普外科副主任田鹏、副主任医师张鹏等,在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王韬甫的保驾护航下,为刘先生施行“经内镜胃造瘘术并空肠营养管植入术”。

常规胃镜检查后,证实拟行穿刺造瘘的胃壁侧黏膜没有异常。在胃前壁找到合适的位置后,相应的在腹壁皮肤切开仅约1厘米的小切口,套管经腹膜刺入腹腔向胃内送入导丝,在导丝引导下经过口腔、食管、胃壁、腹壁牵引出来,两端分别位于胃内和腹壁外固定,建立了一个由左侧上腹壁通向胃内的通道,内镜直视下沿该通道送入空肠营养管至十二指肠远端空肠结合部。

历时30分钟,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创面洁净,未发生切口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刘先生的营养支持通道被成功再造,困扰患者的进食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手术成功当晚,病人即可通过造瘘肠管进水,顺利接受管饲营养。9月13日,撤除呼吸机,9月17日,刘先生在心外重症监护室成功撤下ECMO,恢复状况良好,将于明日转回普通病房。

医院第一例“经内镜胃造瘘并空肠营养管植入术”的成功实施,医院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优势。在学科建设与发展上,医院突出心血管专科特色,相关临床学科协同发展。除心内科、心外科外,设置消化病科、肾内科、神经疾病中心、呼吸内科、胸外科等13个相关科室。多学科强强联合,协同发展,不断创造着生命奇迹!

专家档案杨玉秀首席专家、消化病科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常委、消化内镜分会常委、消化内镜质控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兼食管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于消化道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以及胆道和胰腺等疾病都有深入地研究。能熟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症抢救;多年来承担院内外重大会诊任务,对疑难性疾病能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擅长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大肠恶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食管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无痛性内镜检查及治疗等10余项新技术。撰写论文余篇,主编50余万字的《门静脉高压症》一书,参编著作5部。承担科技攻关课题5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科技成果奖7项,出版专著6部,已培养研究生20余名,指导多名进修实习医生,为我省培养了一大批消化及消化内镜专门人才。葛振伟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担任河南省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专于冠心病及心脏瓣膜病、成人先心病及大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擅长右胸小切口微创瓣膜成形或置换术,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缺损矫治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微创“杂交”手术,房颤外科消融术,在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重症心脏病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积累较深厚的经验。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科技攻关科研项目5项,发表英文SCI收录论文5篇,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家级以上杂志论文30余篇。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医院预约挂号预约预约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113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