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玉沛
本文原载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年第1期
作为近代普通外科学中最具挑战的胰腺外科,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现已成为拥有多个分支领域的外科学专业学科。回顾过去,胰腺外科的长足进步,得益于解剖学、生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基础学科和麻醉学、重症医学及手术学等临床学科的蓬勃发展,是众多外科学家百年来不懈努力、艰苦探索的成果。适逢中华医学会百年华诞,以下就当今胰腺外科领域中几个重要疾病治疗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过程作以简要阐述,以缅怀先人、重温经典、启示未来。
1胰腺癌
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几经演变,在众多学者承前启后的研究与实践中曲折前进。年,Codivilla完成了首例胰头和十二指肠整块切除术,开创了胰腺癌手术切除的先河。此后,一些学者设想并试行了多种方式切除胰腺癌,但均以失败告终。直到年,Whipple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成功施行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进行改进,于年报道了经典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术式被后人称为Whipple术。自此开启了胰腺癌外科治疗的新时代。年,Child改进胃肠道重建的方法,减少了术后胆汁对胰酶活化所引发的致命性大出血,因而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接受。此后数十年间,外科学家对Whipple术不断加以改良,推陈出新,相继提出了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全胰切除、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以及区域性胰腺切除等术式,促进了胰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但无论哪种术式,由于术后严重的胰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胰腺癌手术死亡率高达40%,5年生存率仅为5%。20世纪60年代,危重病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对改善胰腺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手术技术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围术期规范化处理和营养支持的普及以及麻醉和术中监护水平的提高,胰腺癌手术死亡率逐年下降,目前已降至2%以下,术后5年生存率亦得到显著提升,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进步。
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根据是否伴随内分泌症状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以胰岛素瘤最为常见。早在年,Nichols首先报道了胰岛细胞瘤。时隔20年后,Harris提出胰岛素分泌增加可导致自发性低血糖,并命名为Harris综合征,自此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年,Whipple总结并提出了著名的Whipple三联征作为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此后该肿瘤的报道逐年增多。除胰岛素瘤外,百年来亦有其他胰腺内分泌肿瘤被先后报道,包括胰高血糖素瘤(年)、胃泌素瘤(年)、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年)等。与胰腺外分泌肿瘤相比,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切除率高,疗效较好。年,Graham首次成功施行手术治愈胰岛素瘤;年,Berk提出胰体尾切除术治疗难以发现的肿瘤。微创外科是近年来外科进展之一,年,Gagner和Sussman等分别报道使用腹腔镜行胰岛素瘤及胰体尾切除术,得到了同行广泛认同。随着研究者对该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外科治疗已逐渐衍生出包括肿瘤剜除、局部切除、节段性切除、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以及联合器官切除等多种术式,并且即使有肝转移亦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而应尽量遵循根治性原则,积极争取合并切除转移灶并联合靶向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3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经历了过去一个多世纪,尤其近几十年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取得了重要突破。年,Fitz首先对急性胰腺炎作了较为全面的描述,在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里,急性胰腺炎治疗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直至年Watts等首次通过胰腺切除成功治疗急性胰腺炎,由此揭开了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序幕。此后数十年间,由于对急性胰腺炎的分类、病理进展机制的认识不足,针对急性胰腺炎主要采用早期手术引流、胰腺坏死清除、胰腺切除的手术方式,因而手术死亡率极高。年,美国亚特兰大第四届国际胰腺炎专题研讨会通过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以临床为基础的关于急性胰腺炎的分类方法》,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认识的深化促进了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观念及技术的变革,以胰腺坏死感染为主要外科手术指征的综合治疗实施以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40%以上,降至近年的10%~15%。在21世纪,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模式已逐步形成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治疗模式,相信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特殊亚型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综合治疗经验的逐步积累,未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4胰腺移植
胰腺移植最初的尝试多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早在年Hedon便证实了胰腺具有内分泌功能,为胰腺移植奠定了基础。由于技术方面因素,在此后的半个世纪胰腺移植的实验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在胰岛素问世之后,医学界曾一度认为注射胰岛素可以完全治愈糖尿病而放弃了胰腺移植的研究。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胰岛素并不能阻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因此,胰腺移植又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年,Kelly和Lillehei等完成了世界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开创了人类胰腺移植的先河。但此后10余年间,全球胰腺移植1年存活率仅为3%,结果令人失望。年,环孢素开始应用于临床,使胰腺移植的效果获得了惊人的改善,并进入临床应用的新时期。由于移植技术与胰腺外分泌处理方法的改进,胰腺移植的效果和成功率得到稳步提高,移植例数也在不断增加。虽然目前胰腺移植的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前景是光明的。笔者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胰腺移植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开展。
5结语
百年回眸,筚路蓝缕,传承经典,缔造未来。21世纪,胰腺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对胰腺外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充分发挥其在胰腺疾病综合治疗中的主体优势以改善患者预后是值得每一位胰腺外科同道深思的难题。胰腺外科百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一种疾病治疗理念的变革、技术的进步以及疗效的改善,都是在实践、探索、认知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最终的体现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流程和指南的不断充实与完善,这才是百年的精髓。当前循证医学正蓬勃发展,为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和合理化流程的制订提供了依据。因此,在胰腺外科未来的工作中应注重以循证医学的客观证据为基础,不断实践并完善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流程和指南,传承百年精髓,再谱医学华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祖国的胰腺外科事业一定能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白癜风能遗传吗北京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