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粘膜分泌的蛋白酶前体,可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型。PGⅠ主要由胃腺主细胞的黏液颈细胞分泌;PGⅡ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以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r腺也能产生PGⅡ,胃黏膜合成的PGⅡ约为总量的25%。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粘膜的症状和功能。

胃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检查早发现预防癌变尤为重要,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而血清检测是最为简便可靠的方法。

*年《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第15条:低血清PGⅠ水平和低PGⅠ/Ⅱ比例反映了胃萎缩一致性水平,低血清PG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替代标志物;第16条:低血清PGⅠ水平和低PGⅠ/Ⅱ比值可作为鉴别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

*年1月卫生部疾控司确定了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是胃癌早期病变的指定的筛查手段。(引自《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顾问:王陇德彭玉)

PG检测在日本和欧洲应用非常普及,日本在老年法的指导下利用血清PG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90%,而目前我国的胃癌早诊率低于10%。我国住院病例中超过90%的胃癌病人是病情进展至中晚期才就医的。他们中5年生存率小于15%。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

临床应用:

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PG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减少或胃粘膜腺体萎缩PGI降低;PGII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相对于胃窦粘膜),其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PGI/II比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关。

1、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HP感染时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胃泌素分泌增多,故而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其中PGII水平增高显著,所以PGII在HP感染中的敏感程度较PGI明显。PGI也可增高但增高的幅度没有PGII明显,所以PGI/PGII的比值下降。感染HP的程度受损部位与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同时PGI和PGII的值不同:早期HP感染可使血清PGI、PGII水平增高,PGI/PGII水平下降,但发展到后期胃粘膜发生严重的改变时,如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甚至发生胃癌时,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高低将不能完全反应HP对胃粘膜的影响。所以胃蛋白酶原测定时,HP感染早期的意义明显优于晚期粘膜发生较大改变时的意义。另外血清PGII水平随着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而降低,这对判断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疗效具有意义。

2、慢性胃炎

①浅表性胃炎早期由于浅表性胃粘膜炎症的反应,一方面可刺激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并使胃酸和胃泌素的分泌同时增加,而胃酸和胃泌素又可刺激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另一方面炎症和粘膜的反应可造成主细胞的损伤,使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的能力下降。糜烂性胃炎、胃粘膜增生、再生和炎细胞浸润严重,损伤的胃粘膜通透性增加,PGII渗入血循环的量增加,导致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患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含量的增加。血清水平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准确反应胃粘膜组织学状态。在浅表性胃炎中PGI升高幅度低于PGII,PGI/PGII比值下降。

②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粘膜PGI分泌降低,其原因是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或免疫反应使得自身腺体和主细胞被破坏,分泌细胞在数量减少的同时又被幽门腺或肠上皮化生。分泌PGII的细胞分布较广,因此血清PGI的水平下降,而PGII的水平保持稳定甚至有轻度增加,PGI/PGII下降明显。

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①与胃溃疡的关系胃酸和胃蛋白酶复合作用更易引起消化性溃疡。胃蛋白酶在溃疡的形成中是最有害的因素。PGII升高见于胃炎与HP感染,同时PGI/PGII比值下降。而PGII升高时发生胃溃疡的危险性可增加3倍。

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约2/3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PGII含量增高。Rottr曾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两大家族成员测定血清PGI含量并进行家族调查。结果表明PGI血清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支持十二指肠溃疡期的存在并认为PGI测定可作为十二指肠溃疡的亚临床指标。在调查中发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有一半患者PGI增高,而另一半患者PGI正常,高PGI家族中%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而PGI正常者不发生十二指肠溃疡。PGI增高的人十二指肠溃疡危险性增加3倍。另外PGI升高与溃疡难治和复发有关。PGI升高说明分泌其细胞增多。

4.胃癌

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胃蛋白酶原I/II(PGI/PGII)临床筛查诊断,对早期胃癌的发现和确诊有重要意义,被称为“血清学活检”。以PGI/PGII进行筛查,筛查出的“阳性”结果,再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就会变得更有针对性。

综上所述,PG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筛选,以及胃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测、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胃酸分泌的评判都有重要的意义。其对无症状人群的大规模筛查是胃癌的早期诊断不可或缺的手段。PG测定筛查后进一步行内镜检查有助于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声明:本平台注明文章来源的均为转载,转载仅为分享专业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联系邮箱:labdd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20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