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护理 >> 大话胃癌第一季第三十七集切口缝合的几
近日连续遇到了几例中线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觉得很有必要把中线切口缝合的几大误区做一总结和分享!希望对年轻医生有所裨益:
1、肌松不满意情况下关腹:
误区:存在肌松不满意时容易出现切口对拢不佳,导致缝线张力过大,容易切割腹腔内肠管,也容易造成所缝合组织切割。
正确的做法:尽可能在肌松满意时再缝合切口,至少要在肌松满意时再打结。
2、提拉单根缝线:
误区:有的助手喜欢提拉前一针缝线,看似便于缝合,但容易造成单根缝合的组织切割,如果每一次都提拉上一根缝线则会使每一根缝线都受到暴力牵拉,导致每一根缝线都会切割松弛。
正确的做法:尽量避免提拉单根缝线,如不得已牵拉也要同时提拉几根缝线,以分散张力。
3、缝合肌肉:
误区:将肌肉对拢缝合并收紧缝线打结。
正确的做法,尽量避免缝合肌肉,如不得已缝合,应以对拢肌肉为限,尽可能避免缝线切割肌肉。
4、边距太少:
误区:在前鞘部分缝合时边距过少,容易造成组织切割。
正确的做法:前鞘的缝合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营养状况、切口长短、位置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合理的边距以免缝合过多或缝合过少。
5、针距太密:
误区:密实的针距有助于切口的确切缝合。
正确的做法:密实的针距会残余过多的线结,导致异物反应、且容易造成切口感染。正确的做法针距应以腹壁对合,腹腔内肠管不能疝出为标准,尽可能选择较大的针距。
6、切口换药不及时:
误区:新鲜切口可以在术后第二天或第三天再换药。
正确的做法:手术结束后8小时之内给切口清洁换药一次,尤其时对没有缝合皮下的患者尤为重要。试想上午11点结束手术的患者,第二天下班时换药,已经过去了30个小时,如果存在皮下积液,感染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7、切口缝线线头残余过长:
误区:切口缝线线头残余长一点会避免滑脱。
正确的做法:切口线头的长度应在2-3mm左右,不可太长(不可吸收线)。可吸收线则可适当留长。
8、肥胖患者皮下不放引流管:
误区:肥胖病人的皮下和标准体重患者的皮下处理采用同一种方法。
正确的做法:肥胖的病人如果合并明显的脂肪液化高危因素,应果断在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并持续负压引流,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9、切口的皮下引流管放置时间越长越好:
误区:同题目。
正确的做法:如果切口没有感染迹象,皮下引流管应在术后3-5天拔除,如果放置时间过长也会增加切口愈合不良的机会。
10、皮肤缝合过多:
误区:切口缝合皮肤应多缝,多缝才有助与对合。
正确的做法:切口皮肤的缝合应参考皮钉的缝合模式,针距边距都要控制,以减少术后切口瘢痕的形成。
11、切口的问题是小问题:
误区:切口出现问题不重要。
正确的做法:切口问题十分重要,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满意就是切口愈合延迟造成的,尤其是肿瘤手术患者,切口愈合延迟也会影响术后辅助治疗的早期开展,对于姑息性手术的患者更是致命的。而一些吻合口位于切口下面的患者,切口感染也就意味着吻合口瘘的发生机会大大增加。
12、感染切口放置负压引流:
误区:普通负压和高负压效果差不多。
正确的做法:有条件尽可能放置高负压引流,可以使愈合时间数倍短于普通负压引流。
13、患者咳嗽后突然大片敷料浸湿
误区:大片敷料浸湿可能是脂肪液化。
正确的做法:立即给予切口触诊及探查,如遇切口下方落空感,是有八九是切口裂开。大片敷料在咳嗽后突然浸湿也十有八九是切口裂开。这里说的十有八九不是说可能是,就是说很、很、很可能是。裂开是必然,没有裂开是偶然。
14、全层缝合切口
误区:切口反复裂开才使用,全层缝合。
正确的做法:全层缝合是最安全的切口缝合方式,对于有高危切口裂开因素的患者,应考虑在第一时间内应用该方法。但要注意切口腹膜侧的缝合应尽可能的减少边距,以免切割肠管。当然由于其造成了过多的皮肤缝合和张力,术后会留下很明显的疤痕,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
15、困难关腹
误区:困难关腹,再困难也要勉强关住。
正确的做法:困难关腹可选择以下几种方案:①只缝合皮肤;②腹腔减容;③VSD或护皮膜暂时保护切口,待水肿及炎症消退后再考虑二次关腹。
PS:不少医生对切口缝合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上面所罗列的仅为抛砖引玉。请大家在下面留言,热烈讨论!
再补充一点:回答上集大家提问的回肠悬吊技术:
上图显示的是回肠悬吊技术,我们可以看到运用回肠悬吊技术所有的回肠下界不低于耻骨联合,避免了小肠坠入盆底的风险。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