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护理 >> 肝脾T细胞淋巴瘤病例分析第五阶段第
整理:李珊凤浙医院
校审:庄医院血液室
病史
患者王某,男,46岁,于13月前因间断发热1月,腹胀1周在宁波市某院就诊。当时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在38℃,无畏寒,寒战,无腹泻伴有腹胀。腹部CT脾大,脾内多发异常密度影。年12月患者出现突发左上腹疼痛,腹部CT提示“脾内多发异常密度影,脾梗死”,后行脾切除术,病理结果提示:符合脾梗死病理改变。患者脾切除后血象示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但逐渐出现肝脏肿大进行性加重。医院就诊,当时骨髓常规中发现少量异常淋巴细胞,流式未见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一直未能明确诊断。
3月前患者赴中医院就诊,脾脏病理复查后考虑肝脾T细胞淋巴瘤,2月前患者脾脏病理再次请医院病理科会诊,仍诊断为肝脾T细胞淋巴瘤伴脾梗死。现进行化疗。该患者初期表现为发热,脾肿大,当时的病理结果提示为脾梗死,腹部CT显示脾大,脾内多发异常密度影,脾切除后血象示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但逐渐出现肝脏肿大。医院诊治,骨髓常规,免疫分型都未见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患者再到中国医院就诊,脾脏病理复查后考虑肝脾T细胞淋巴瘤。
由于病情恶化,患者到我院就诊,已经发生骨髓转移,骨髓中这类异常淋巴细胞占78%,骨髓检查报告诊断为淋巴瘤性白血病。
记录讨论在骨髓常规图片给出后,平台有老师提出为M5或CMML,但是该患者的免疫分型结果让大家一致否定了单核系,认为是T细胞淋巴瘤,并还需进行再进一步的检测。
1)链接(扩展)知识点:
原发性恶性肝脾淋巴瘤临床上非常少见,而T细胞性则更罕见,临床上多以发热,肝脏或/和脾肿大为首发症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受损,但淋巴结往往不受累,外周血为全血细胞减少,在临床过程中常发生骨髓受累。本病呈侵袭性临床过程,进展快,化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一般确诊后2年内死亡。
3)图片归类介绍:骨髓常规:该类异常淋巴细胞的形态特点为大小较均一,外形呈园或椭圆形,胞质尚丰富,着色淡蓝,部分细胞可见边缘凸起,胞核呈椭圆,部分细胞呈扭曲及不规则状,染色质较细致,部分可见明显核仁1-2个。
1、诊断回溯:
血常规:WBC:16.9χ/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5%,淋巴细胞百分比40.8%,单核细胞百分比50.8%。RBC:4.13X/L,HBg/L,Plt:X/L,血涂片镜检可见幼稚粒细胞,晚幼粒细胞。
免疫分型:异常T淋巴细胞占所有细胞的18.4%(比例与骨髓涂片不符,为稀释所致),CD3+,CD2++,CD7++,HLA-DR部分不均一表达,CD5部分表达,CD56,CD4/CD8比例倒置,CD8表达强度异常,TCRα/β,TCRγ/δ表达异常。
染色体核型分析:72hPHA培养,39-40,复杂核型[5].
2、治疗方案、措施和结果:患者经化疗后现在病情平稳
3、致谢:感谢平台内各位老师的指导及对诊断提出的质疑,特别感谢金明威老师的指导。
李珊凤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