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徐惠绵教授可切除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和手
“CSCO消化肿瘤高峰论坛”于年1月1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在当天上午的胃癌治疗专场上,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医院的徐惠绵教授做了题为“可切除胃癌新辅助化疗的思考——疗效评价及最佳手术时机的选择”的专题报告。
徐惠绵教授
我国胃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我国胃癌发病率高,早诊率低(小于10%),进展期患者占90%左右,诊疗不规范,5年生存率低(30%左右)。目前提倡以胃癌分期与分型为依据,采取以D2根治术式为主的新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胃癌远期疗效。
1.手术的目的和理论基础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宜刺激残留肿瘤细胞生长;手术致瘤床血供改变,影响化疗药物效果;可以达到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消除潜在微转移灶,降低术后复发;可观察到手术前后病灶临床缓解率和病理有效性;根据SD或PD,可剔除不宜手术病例;验证药物敏感性,指导术后用药;根据对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来评估预后。
2.术前分期及分型
术前分期及分型是选择新辅助化疗的主要依据。术前分期检测手段包括超声内镜、螺旋CT(3D-CT)、腹腔镜、PET。生物学特性可利用胃镜、黏膜活检、双对比造影、CT等手段实现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Lauren分型及部位的划分。
超声胃镜和螺旋CT是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两种检查方法。EUS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确定T1-3及N1的分期,诊断的精确度很高。螺旋CT对T3,T4a,T4b及N+的诊断要优于超声胃镜。所以两种检查手段互为补充。
自年以来,NCCN指南提出对T3以上胃癌应该进行常规腹腔镜检查,目的在于可以确定腹膜微转移或有很小转移的病灶。
徐教授表示,一直以来,国内外对术前病理生物学分型重视不够。实际上生物学特性很重要,在同样分期条件下,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对预后影响很大。影响最大的是大体类型、其次是组织学类型、第三是Lauren分型。其规律如下图所示。
大体类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如图所示。
徐教授特别提出Borrmann3、4型转移复发更常见。特殊类型胃癌(Borr.4型)均为低分化弥漫型,对新辅助或辅助化疗不敏感。R0切除率不足40%,5年生存率20%,姑息切除均于3年内死亡。
Lauren分型分为肠型(66.7%),中间型(73.1%),弥漫型(80.6%),其生物学特性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
3.术前新辅助化疗适应症相关问题
版卫生部胃癌诊疗指南推荐:对无远处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T3/4、N+),推荐新辅助化疗;选择两药或三药联合方案,不宜单药应用;推荐ECF及其改良方案;化疗时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应当及时评估疗效,以决定手术或采取其他治疗方案;术后辅助治疗应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调整治疗方案;一般手术于化疗后3周开始为宜。
4.新辅助疗效预测因素
新辅助治疗疗效与肿瘤组织学特征、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化疗方案的选择、患者因素相关。上部、低分化、肠型胃癌对新辅助治疗更敏感。
可能预测新辅助治疗效果分子指标分类
●分子靶点相关指标:VEGFR、EGFR、HER-2、K-ras、N-ras
●药物敏感性指标:DPD、TS、TP、TKI
●增殖、凋亡指标:P53、P21、P16、bcl-2、survivin
●EMT相关指标:E-cad、N-cad、c-myc、Gli1
●干细胞相关指标:OCT4、Sox-2、Nestin、Nanog
●基因稳定性:MSI、LOH、GS
●RECIST标准(CT、EUS、MRI综合评估)
5.新辅助疗效评估标准
新辅助疗效评估标准包括肿瘤消退分级(TRG,病理组织学评估),RECIST标准(CT,EUS,MRI综合评估),功能成像评估指标(包括PET-CT,MR-DWI)。
其中RECIST标准(CT,EUS,MRI综合评估)的缺点有以下三点:客观性差,难以早期评价疗效,无法与病理评价指标相匹配。
6.新辅助化疗后手术问题
(1)对手术的影响
术前辅助化疗会诱导胃及胃周组织形成纤维疤痕,有时在手术中难以区分疤痕和肿瘤组织。容易出现手术后淋巴漏、出血、感染的危险性有所增加;且围手术期死亡率未升高。
徐教授指出,综合各种报道和我们的临床经验,进行新辅助化疗与不进行新辅助化疗相比,术后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总体来讲,新辅助化疗对手术治疗还是比较安全的。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多外科医生的重新认识。
(2)手术切除范围
对于新辅助化疗后获益、甚至达到CR的患者,仍不建议缩小手术范围。切除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在化疗前的大小和位置,即使在化疗后已经完全缓解,切除方案也不应该改变。
(3)手术时机的选择
化疗2~3周期(4~6周),应及时评估疗效,达到目的尽早手术;即使首选方案无效,也不应选择二线化疗;停药后2~3周手术为宜。
7.新辅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辅助化疗VS单纯手术
MAGIC()、FFCD()、EORTC()等试验表明:新辅助化疗优于单纯手术。
第二阶段,新辅助化疗VS单纯术后化疗
SAAK研究、CRITIC研究、JCOG研究、Magic-B等研究的早期结果已公布,表明新辅助化疗优于单纯术后化疗。
第三阶段:不同化疗方案之间比较、靶向+新辅助治疗vs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放化疗vs新辅助化疗。
胃癌新辅助RCT研究的未来发展将向着精确的术前分期、更精确的人群筛选、更精准的靶点和分子标志方向发展。
8.新辅助治疗的争议点
新辅助治疗的争议点包括:在Xelox、FOLFOX、ECF、DCF、DOX中应采取何种方案,是否应加上靶向治疗?患者达到pCR后,后续治疗如何选择?若仍不能达到R0切除,是继续化疗还是手术干预?新辅助化疗无效病例,是否为预后不良的指标?新辅助化疗无效病例如何选择治疗方法?弥漫型、印戒细胞癌、Borr.4是否选择新辅助治疗?在新辅助获益人群的筛选,分子生物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还有待继续研究。
最后,徐教授总结了胃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途径,如下图所示。
本文源自医脉通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哪里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