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素颖

人物小传:   区庆嘉,男,年出生于广东省东莞市,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疗系,中医院肝胆胰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年获广东省外科“终身成就奖”。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在50载行医生涯中,以深厚的功底和超群的技艺确立了自己的名医身份,人称“华南一把刀”;他在丰富的实践中领悟到“医者父母心”的真谛,研精覃思,妙手回春,救活了不少疑难危重患者;他为了让临床医学更好更快地发展,献策进言,诲人不倦,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他就是中医院区庆嘉教授。

  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

  区庆嘉教授的医学造诣源自家承,父亲是东莞名医,解医院第一任院长,母亲是妇产科助产士。在父母亲的影响下,区庆嘉教授从小立志要当一名“为病人解决病痛”的好医生。这个济世救人的信念贯穿了他的一生,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始终孜孜不倦、坚持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未曾有过半分动摇。

  在广东省外科学界,区庆嘉教授被同行们称为“消防队员”,这是因为无论本院还是外院,无论高年资还是低年资,哪位医生碰到疑难病人,都会想到请他去解决问题。面对求助,区庆嘉教授从不拒绝,像救火队员一样及时赶到,以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病人的生命。一次,医院接诊了一名胰十二指肠外伤的病人,接连两次手术过后,病人出现了消化道大出血和胰瘘,生命垂危。一时间束手无策的医生在凌晨2点拨通了区庆嘉教授的电话。年届古稀的区庆嘉教授二话不说马上赶到病人身边,提出时间就是生命,必须进行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区庆嘉教授即刻投入到争分夺秒的抢救中,在该院的手术室中主刀手术,一站就是10个小时,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区庆嘉教授屡屡能在病人的生死关头,拿出敢于负责的勇气,坚持自己的意见。这种勇气和魄力,来自对医学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文革过后,国家开始恢复选派优秀医生学者赴国外进修,凭借平时刻苦学习打下的坚实基础,区庆嘉教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通过了中山医学院的选拔考核,成为我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医院和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学习。当时,国际上公认肝静脉结扎后必须切除相关肝组织,否则便会导致相关部分肝脏的淤血性坏死。但是,区庆嘉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好几例病人由于外伤出血严重或肿瘤刚好长在肝静脉上而结扎了肝静脉,但是相关的肝组织并没有坏死。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得知当时国际上公认的结论仅仅来自动物实验,并没有相关的人类肝脏实验报告。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经过艰苦的实验研究,区庆嘉教授终于推翻了前人的论断,认为肝脏静脉损伤后肝内血供会出现代偿性静脉回流途径,相关肝组织并不会出现坏死,无须进行切除。这个发现,使得患者在肝切除手术中,避免了切除过多肝脏导致术后肝衰竭的发生,在肝脏静脉实验史上是划时代的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肝脏静脉实验外科奠基人”。

  从未离开病人超过3天

  区庆嘉教授从医从教50年,现如今已桃李满天下,博士后、博士、硕士生共培养了多人,许多弟子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栋梁。

  国内知名普外科专家、中山大学名医、中医院普外科主任王捷教授,自己也已经成为一代学术权威,但他提起区庆嘉教授时,仍然毕恭毕敬。他认为区庆嘉教授以身作则,教育他如何当好一名医生,是他跟随老师的最大收获。区庆嘉教授永远都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只要是给危重病人手术,术后都不回家休息,就在病人身边躺下,整夜看护,以备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处理。年岁渐长后,面对手术风险高的病人,也依旧整晚不睡觉,带着学生们半夜查房。现在退出行政岗位后,区庆嘉教授更是以临床为家,医院、离开他的病人超过3天。

  从医至今,大大小小的手术,区庆嘉教授进行了不下万台。但进行疑难手术时,他仍然非常慎重,手术前必翻解剖书,心里有底了才上手术台。他从医的出发点只有病人的根本利益,因此,50年间极少接到过病人的投诉,这在医患矛盾突出的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白殿疯会影响下一代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8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