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胰腺癌预后
本文原载于《中华医学杂志》年第28期
胰腺癌作为全球第五大常见肿瘤,是癌症死亡的第四大死因[1]。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切除率仅10%~20%,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25%[2]。目前影响胰腺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等,然而以上指标常需要手术获得且检查费用昂贵。而胰腺癌手术切除率低,因此寻找一种经济获得容易的术前标志物来预测胰腺癌预后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机体免疫状态及炎症反应的改变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3,4]。外周血炎症指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应对肿瘤细胞侵袭产生的炎症状态改变,如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值得注意的是,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可能对消化道肿瘤的预后期提示作用[5,6,7],但在胰腺癌中研究较少,且其结果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5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资料,探讨术前NLR对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年1月至年12医院肿瘤外二科行根治性胰腺相关手术的共例患者,依据排除标准入组65例患者。排除标准:(1)围手术期死亡;(2)非因肿瘤原因死亡;(3)术前行放、化疗、生物治疗;(4)患有急性炎症、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5)多原发癌;(6)病理确诊良性或非胰腺来源。本组病例的手术方式,肿瘤位置,组织分化及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资料均依据患者病程记录及病理报告收集。
2.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常规、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依据化验结果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将两者相比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术后肿瘤标本常规行病理检查。血常规、生化及肿瘤标志物及病理检查分别在本院检验科和病理科进行。将全部病例按NLR的中位数2.4,分为高NLR组(NLR≥2.4)31例和低NLR组(NLR2.4)34例,术后总生存时间作为指标(年10月30日随访结束),比较2组间差异。同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CA19-9等对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影响。
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以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结果1.术前高NLR组及低NLR组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58.2(26~79)岁。胰头癌45例,胰体尾癌20例。全组均接受根治性手术;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5例,行胰体尾癌根治术20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胰腺癌。将全部病例按NLR的中位数2.4,将其分为高NLR组(NLR≥2.4)和低NLR组(NLR2.4)。不同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术前CA19-9等诸多因素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年龄分布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影响胰腺癌术后患者1年生存率的临床病理特征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NLR的高低(34例2.4为73.5%、31例≥2.4为64.5%)、临床分期(36例Ⅰ~Ⅱa为86.1%、29例Ⅱb~Ⅳ为48.3%)及肿瘤分化程度(40例中及高分化为75.0%、25例低分化为60.0%)与胰腺癌术后生存有关(P0.05),但性别(男39例1年生存率71.8%、26例女性为65.4%)、年龄(65为68.1%、≥65为72.2%)、肿瘤部位(45例胰头为68.9%、20例胰尾为70.0%)及术前CA19-9值(14例37U/ml为71.4%、51例≥37U/ml为68.6%)对1年生存率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高NLR组和低NLR组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4.5%和73.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图1)。图1
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
4.胰腺癌预后相关因素Cox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CA19-9、NLR及肿瘤部位带入Cox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高NLR是影响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RR:1.;95%CI:1.~1.;P=0.)(表2)。三讨论本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术前的NLR值可能对胰腺癌的预后起预测作用,NLR较高组比NLR较低组的术后生存率低,NLR较高组的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是较低组的1.47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高NLR是术后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已经证实组织分化及临床分期等与预后相关的指标在本研究中也得到相应的体现。
目前有研究[8,9,10,11,12]注意到外周血中相关的炎症标志物与各实体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如NLR这一方便快捷经济的血液学指标是很多实体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的数值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急性感染、慢性炎症、某些生活习惯等[13]。因此既往研究中的NLR分组取值存在较大差异性,本研究选取中位数2.4作为NLR的分组依据。研究结果提示,NLR较高组比NLR较低组的术后生存率低,与Stotz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当慢性炎症发生时可损伤DNA或使肿瘤细胞产生多种促炎因子,形成炎性环境,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发展。另外,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微环境当中TGF-β的高表达相关[14],从而促进肿瘤生长。此外,淋巴细胞减少将导致机体的抗肿瘤能力下降,从而为肿瘤的转移与浸润提供条件[1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对肿瘤预后的影响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中所纳入病例数较少,且随访时间有限,未来的研究将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探求NLR对胰腺癌预后预测作用的可能机制。NLR和其他的炎症相关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其他方面也有应用,包括预测肿瘤的可切除性,术后生存期的预测[16]等诸多方面。NLR在术前检查过程中作为一种方便、经济、快捷的方法,不仅可以反应机体的炎症状态,而且可以作为检查肿瘤患者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指标,也可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04-17)
(本文编辑:陈新石)
赞赏
长按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