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生存率最低的肿瘤,被称为「万癌之王」,其死亡率与发病率几乎一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胰腺癌治疗分为局部肿瘤手术切除治疗及全身治疗(放疗、化疗),其中手术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唯一一种有确切疗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例患者都适合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适用于没有远处转移的胰腺癌患者,此类胰腺癌被称为可切除性胰腺癌。
可切除性胰腺癌的标准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体尾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而定,手术方式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尾加脾脏切除术及全胰切除术。
而对于术前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转移灶的患者,只能进行化疗、放疗等全身治疗。
化疗常用的方案为FOLFINOX方案(包含奥沙利铂、叶酸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且可与放疗同时应用,另一种常见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加紫杉醇,此方案疗效与FOLFINOX方案类似。
然而,术前影像学显示无转移的可切除性胰腺癌中,仍有20%~40%的患者在术中发现转移,这一情况被称为隐匿性转移。对于这部分患者,手术治疗获益并不大,而且会增加手术创伤、延误化疗时机。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提前发现胰腺癌的隐匿性转移,从而避免创伤如此大的手术呢?
医院Ferrone教授等认为,腹腔镜肿瘤分期术是一种微创的有助于发现胰腺癌的隐匿性转移的方法,对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改善作用,其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AnnSurgOncol上。
研究介绍
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文章标题可谓直抒胸臆:「StagingLaparoscopyNotOnlySavesPatientsanIncision,ButMayAlsoHelpThemLiveLonger」,直译过来就是:腹腔镜分期术不仅能做到微创,还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研究纳入医院年8月至年2月的例可切除性胰腺癌,术中发现例转移(15%),其中62例(41%)直接开放手术发现(开放组),89例行经腹腔镜肿瘤分期术发现(腹腔镜组)。
基线资料分析显示,开放组胰头占位较腹腔镜组多,余术前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Ca等无明显差异。
主要结果
两组手术及预后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46vsmin),失血少(14vsml)。而开放组姑息性旁路操作多,62例中58例进行胃肠吻合、24例行胆肠吻合,23例进行胃肠、胆肠双吻合。
1月内两组胆管炎、胃肠吻合口流出道梗阻、胆道支架植入等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对于胰头部占位长期随访发现腹腔镜组胆道支架植入发生率较高(34%vs9%);术后3月切口感染发生率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放组(2%vs11%)、而且腹腔脓肿发生率也有减少趋势。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短(0.8vs6.9天),能够更早地接受化疗(17.9vs39.9天),且中位生存时间更长(11.4vs8.3月),胰头占位亚组分析也得到类似结果(图1)。
图1两组总的生存率及胰头占位亚组生存率分析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胰腺癌预后的保护因素,而胰头占位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经腹腔镜分期术有利于胰腺癌患者发现隐匿性转移,从而避免更大的侵袭性操作,最终有利于患者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助于更快地启动化疗及改善预后。
学习借鉴
经腹腔镜分期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发现术前隐匿性转移(术前影像学检查无转移而在术中发现的转移,本组病例中隐匿性转移病例约占15%),有利于转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远端胰体尾切除术,使之尽早的进行化疗、减少病人创伤、改善预后。
经腹腔镜分期术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不必要的「开-关术」,即传统开腹后发现转移随即进行关腹带来的手术创伤。因而,笔者认为:
1.对于常规采取开腹医院,可以从中学习、借鉴这种方法:即先行腹腔镜检查排除隐匿性胰腺癌的诊断,并对患者肿瘤位置、周围结构关系有清晰的掌握,然后再予开腹手术。
2.由于笔者所在单位对收治的胰腺癌患者,是常规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手术等腔镜手术的,经验比较丰富,技术已成熟,一般都是一次腹腔镜手术直接完成,无需单独进行一次腹腔镜分期术。
最后,笔者查阅中文资料,「腹腔镜分期术」相关的报道甚少,推测与这一说法有关。其实说白了就是行肿瘤切除之前进行的腹腔镜探查,我们从这篇文章能借鉴到这一点,明白提前识别隐匿性胰腺癌的重要性就够了,不必拘泥于其表述方式、具体步骤。
编辑:程培训
责任编辑:周萌萌
封面图片来源:pixabay
投稿邮箱:peixuncheng
qq.苯酚厂家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