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24日,第5届胰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在沪成功举办。全国胰腺癌诊治领域顶级大咖和学术精英们济济一堂,共话胰腺癌诊治最新发展和未来方向。大会由医院虞先濬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医院赵玉沛院士、医院倪泉兴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王春友教授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共同拉开这场胰腺癌顶级学术盛会的大幕。

大会以恢弘的气势拉开序幕,视频回顾了往届胰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的举办历程、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在指南制定、规范胰腺癌诊疗、开展胰腺癌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就。大会主席王春友教授、倪泉兴教授、赵玉沛院士依次致开场词,对全国各地同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主席们肯定了胰腺癌多学科高峰论坛越来越广的影响力,并寄望年轻一代勇于承担胰腺癌诊治发展大业,胰腺癌事业“当下有为,未来可期”。

赵玉沛院士

倪泉兴教授

王春友教授

虞先濬教授

跬步千里:胰腺肿瘤外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讲者风采(一)

医院的张太平教授发表了“胰腺外科的新理念与技术”的主题演讲。张教授从多学科诊治、术前诊断、新辅助治疗、手术治疗、围术期管理、辅助治疗多个层面阐述这一话题。指出以外科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是胰腺癌诊治的方向和趋势;液体活检、胰腺癌三维可视化技术、细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术前诊断新技术价值可期;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尚存争议;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属于不可切除胰腺癌范畴;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RECIST不适用,影像学会低估胰腺癌的可切除性;恶性肿瘤已不是微创手术的禁忌证,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外科新理念新技术对推动胰腺外科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虞先濬教授在“胰腺癌诊治研究进展与思考”的演讲中指出:肿瘤外科微创前景仍扑朔迷离。就技术层面来说,胰腺外科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基本可平行选择,但对微创手术实施者的要求须严格,手术量要大,技术水平要高,因为微创手术学习曲线长,医生的选择与培训非常重要。另外,胰腺外科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重视新辅助治疗,将化疗前移,施以术前、手术、术后系统化治疗的综合性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靶向治疗和PARP抑制剂治疗研究虽困境依旧,但破局有望。

上海医院的沈柏用教授对胰腺癌淋巴转移清扫策略做出了思考与探索。淋巴扩大清扫是否能延长患者生存,迄今仍有争议。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总体人群中标准清扫组与扩大清扫组在平均无瘤生存、1年和2年总生存率上均无差别,但T4、CA≥U/ml、胰头腹侧癌患者群均获得了阳性结果,提示以上3种人群应常规扩大淋巴清扫。

医院的邵成浩教授介绍了胰腺癌新辅助及联合血管切除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手术是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胰腺癌诊断晚,仅15%~20%可切除,R0切除率低。胰腺癌治疗理念正在从解剖学可切除走向生物学可治愈。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能提高手术切除的机会,交界可切除和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可延长总生存期,新辅助治疗提高R0切除率。新辅助化疗后联合胰周主要动脉切除的胰腺切除术安全可行。

破浪乘风:胰腺癌药物治疗的现状与希望

讲者风采(二)

上海交通大医院的王理伟教授介绍了胰腺癌转化研究与新药临床研究策略。新药研究的策略是基于转化研究的成果。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的研究举步维艰,但曙光微现。

中国医院的刘云鹏在“晚期胰腺癌内科治疗:新思维、新探索、新亮点”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晚期胰腺癌的化疗,对于体能评分好的患者,联合方案是一、二线标准治疗方案,患者体能评分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合化疗疗效的提高,使得维持治疗成为可能,有研究表明AS方案(白蛋白紫杉醇+S-1)治疗后给予S-1维持治疗更好。刘教授认为,随着胰腺癌分子生物学性质的全景图快速突破,精准化疗、精准免疫治疗、新型靶向治疗将快速走向临床。

医院的戴广海教授就胰腺癌化疗的选择做出阐释,他指出化疗是胰腺癌治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影响胰腺癌治疗决策的因素众多,体力状态、术后分期、切缘状态、术后CA水平都是影响术后辅助治疗决策的因素。而晚期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要综合考量体力状态、治疗目的、CA水平、肿瘤基质、肿瘤负荷、经济因素、治疗意愿、并发病等多种因素。

胰腺癌传统的系统治疗疗效有限,面临挑战。西安医院的李恩孝教授详细介绍了胰腺癌在免疫治疗和精准靶向治疗方面的研究,认为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已曙光微现。单药免疫治疗的疗效有限,针对肿瘤微环境的联合免疫治疗失望与希望并存,免疫治疗联合放化疗或化疗的研究正在探索。

术业专攻:胰腺外科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处理

讲者风采(三)

医院的苗毅教授在主题演讲“胰腺外科治疗的抉择与思考”中指出,胰腺癌的治疗近年来疗效改善缓慢。外科医生应从盲目的扩大手术中反思,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改善预后,反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新辅助治疗带来了一股春风,胰腺癌若能达到R0或R1切除,预后可显著改善。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未必能转化为生存获益,新辅助化疗或许是筛选患者的工具。

医院的杨尹默就“胰腺肿瘤新辅助治疗——有的放矢还是无奈之举”发表见解。杨教授指出,自年来,胰腺癌治疗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外科技术进步巨大,但肿瘤学认知基本停滞。手术形态学切除不等于肿瘤学治愈。胰腺癌化疗敏感性很低,术后辅助耐受性低,但新辅助耐受性高,化疗完成率高,能够提高R0切除率。总体来说,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对于可切除患者,否定>肯定;交界可切除者,肯定>否定;局部进展期患者,肯定。

医院的田伯乐教授介绍了肠系膜下静脉入路联合静脉切除治疗可能切除胰头癌的临床疗效。胰腺癌是当之无愧的“癌中之王”,60%的患者首诊时伴有血管侵犯。田教授介绍了肠系膜下静脉入路联合静脉切除治疗可能切除胰头癌的手术方法与技巧,该手术的长期效果数据仍在收集中,期待最终结果出炉。

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刘颖斌教授阐述了胰腺癌行胰腺全系膜切除的理念与争议。杨教授指出手术根治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唯一能获得长期生存的方法,但R0切除者50%并未做到真正的R0切除,胰腺系膜是导致R1切除的关键部位。胰腺手术要兼顾三大因素:R0切除、淋巴清扫、神经丛切除,以上三点是影响胰腺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全系膜切除或许是个很好的选择。医院胰腺全系膜切除的经验,详细说明了技术要领和要求,并以临床经验和试验数据证明,肠系膜整块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全系膜切除相对于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够提高R0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改善预后。

磨砺聚变:胰腺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探索

讲者风采(四)

西安医院的仵正教授介绍了一种相对罕见的胰腺癌类型——胰腺腺泡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该类型仅占胰腺肿瘤的1%~2%,是一种相对惰性的恶性肿瘤,预后好于导管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以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比其他疗法具有更好的疾病控制率。

医院的傅德良教授以病例分析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胰腺癌的一种比较小众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傅教授就介入治疗的适应证、介入时机、药物选择及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展开阐述。总体来说,胰腺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中国医院的孙思予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超声内镜(EUS)在胰胆疾病中的应用。孙教授介绍了EUS在胰腺癌领域的多种应用,如EUS细针穿刺、针基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谐波造影增强内镜超声技术、内镜引导下介入治疗等,助力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哈尔滨医院的孙备教授就“胰腺癌临床转化医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做主题报告。孙教授追溯了转化医学的历史,指出胰腺癌发病隐匿,诊断晚,手术对预后的改善已达天花板,传统化疗也易于耐药。在诊断方面,单一的肿瘤学标志物不足以有效进行早期诊断,需要探索更多更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优于单一检测。在治疗方面,胰腺癌是一个富间质的肿瘤,易于免疫逃避;VEGF靶向治疗基本无效;针对各种通路如KRAS通路的研究失败;PARP抑制剂在BRCA突变者中联合化疗有一定有效率;单一免疫治疗崭露头角,虽困难重重,但曙光微现。

医院的孙敬东教授就如何优化晚期胰腺癌药物治疗做出思考与实践。孙教授认为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基石依然是化疗,联合化疗较单药疗效提高,体能状况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年轻患者更适合三药联合。孙教授从胰腺癌治疗的现状与挑战讲起,从一线优选化疗方案的人群选择、维持与二线治疗的现状与进展,到胰腺癌治疗的未来展望,资料详实,内容丰富,与会者收货颇丰。

此外,本次大会还同时附设两个分会场,从多个层面与观众分享众多新技术、新研究的进展,探讨最佳治疗方案。

会议接近尾声,与会者兴致未减。倪泉兴教授总结发言,盛赞本次会议节奏紧凑、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希望广大胰腺领域医务工作者继续努力,将胰腺癌诊治和研究工作做得更好,为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贡献力量。

识别上方







































白癜风治疗贵不贵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安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ys/95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