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病因 >> 期刊扫描ESD治疗早期胃癌扩大指征病
《消化内镜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对于分化型早期胃癌(EGC)的扩大指征病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长期预后优于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对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的EGC,ESD可实现肿瘤整块切除,无论肿瘤大小、位置或溃疡情况如何,从而有效预防病灶残留和局部复发;因此,ESD现已成为EGC扩大指征病灶的常规治疗方法。然而,目前尚无随机试验对ESD与手术治疗这类EGC的长期结局进行过比较。
研究者对年1月~年12月在医院接受ESD或手术治疗的例EGC连续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后每年随访1~2次,随访数据截至年8月。主要结局指标为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不良事件和治疗相关死亡率(定义为术后30天内死亡)。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和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对ESD与手术治疗的长期结局进行比较。
作者报告称,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共有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ESD组例,手术组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在为期43.5个月(IQR,26.3~76.0)和62.9个月(IQR,36.5~91.7)的中位随访期内,ESD组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手术组(97.1%vs.85.8%;P=0.01)。并且匹配后,无论采用IPTW(HR,10.89;95%CI,1.37~86.6;P<0.01)或Cox分析法(HR,8.60;95%CI,1.11~66.52;P=0.04),手术治疗均与死亡风险增加明显相关。
此外,匹配后ESD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显著低于手术组(6.8%vs.28.4%;P<0.01)。除了手术组的2例患者因吻合口瘘院内死亡以外,两组均未观察到其他治疗相关死亡。
研究者总结道,对于分化型EGC的扩大指征病灶,接受ESD的患者的远期总生存率明显优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校正混杂因素之后,手术治疗是总死亡率的一个危险因素。鉴于ESD长期结局良好且不会引发严重不良事件,它可以取代手术用于分化型EGC扩大指征病灶的临床治疗。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