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治疗 >> 一文助你深入理解胃手术后门静脉肠系膜静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PMVT)是腹腔手术术后很罕见但却存在潜在致死风险的并发症。PMVT临床上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恶性、呕吐、腹泻、发热、胃肠道出血,甚至是肠梗死等临床表现,但也可无临床症状。
肝脏移植、脾切除、门体分流术和胃手术(包括减重手术)等术后都可出现PMVT。其中,胃切除手术术后产生PMVT风险相对较高,主要与魏尓啸(Virchow)血栓形成三要素有关:
1.血液淤滞:腹腔镜手术术中气腹可能会引起肝门-肠系膜血管的压力增加,血流淤滞,这与手术时间过长和肥胖因素有相关性;
2.静脉壁损伤:胃癌手术需行根治性淋巴结清扫,从而导致胃周血管管壁受损;
3.血液高凝状态:晚期胃癌、深静脉血栓(DVT)病史和遗传性的凝血功能障碍都会使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然而,我们对胃手术术后PMVT的发生率和临床病程却了解甚少。
因此,来自韩国的Ji-WonHan教授等回顾分析了年1月至年12月期医院行胃手术患者(n=)的病历资料,旨在分析胃手术后PMVT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选择。该研究的结果近期发表在GastricCancer杂志上。
PMVT诊断标准是:胃手术后1年内,CT或超声检查发现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伴或不伴脾静脉(SV)血栓形成。
PMVT和非PMVT组患者进行比较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胃疾病的诊断和分期、基础疾病、手术方式(腹腔镜还是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手术范围、腹腔并发症相应的Clavien-Dindo分级评分。
该研究结果显示:
胃手术术后PMVT的总发生率为0.67%(31/),大部分(54.84%)都在术后1月之内发现;
该研究的PMVT病例都没有并发深静脉血栓(DVT);
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较晚、合并脾切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和腹腔合并症都是PMVT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PMVT的发生年龄(p=0.)和性别(p=0.)、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vs开腹手术)[注]、肥胖、预防性抗凝治疗、合并DVT等因素并无相关性。
[注:该研究中,只有术前诊断早期胃癌(EGC)才行腹腔镜手术,EGC患者(n=)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和开腹手术治疗的PMVT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0.25%(3/)vs0.35%(5/)]。
非胃癌的胃手术只有2例术后确诊为PMVT,1例是胃溃疡行胃切除,另外1例是其他恶性肿瘤而联合胃切除。2例都合并肝细胞癌,并且都行开腹手术。
31例PMVT患者都至少有1条肝门-肠系膜血管发现血栓(图1)。最常见的类型是单支门静脉肝外分支血管血栓形成(n=13,41.94%)和合并主干、右干、左干血栓形成(n=13,41.94%);
图1不同PMVT类型。a.门静脉肝外分支血管血栓形成(41.94%)。b.合并门静脉主干、右干、左干血栓形成(41.9%);c.肠系膜上静脉近端血栓(6.45%)形成。d.合并门静脉右前叶支、右后叶支、左干血栓形成(3.23%);e.合并门静脉右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3.23%);f.合并门静脉肝外分支血管和脾静脉血栓形成(3.23%)。箭头所示为血栓
31例PMVT患者中,17例(54.84%)无临床症状,11例有发热(n=7)、腹痛(n=2)、引流液颜色改变(n=1)、神志改变(n=1)等临床表现,但是这些症状体征是否与PMVT相关,并不明确。
31例PMVT患者中,24例没有进行相关治疗,其中7例因为发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癌栓而排除,最终纳入非治疗组有17例(非治疗组),而7例(治疗组)在发现PMVT后进行抗凝(n=6)或抗血小板(n=1)治疗。
经过为期1年的随访,发现非治疗组有14例在无治疗干预的情况下血栓溶解好转,治疗组有6例血栓溶解好转,即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组的血栓溶解好转率并没有统计学差异[85.7(6/7):82.3(14/17)]。大部分非治疗组PMVT患者也都能自发性溶栓。因此,对于胃手术术后PMVT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抗凝治疗的潜在风险与获益。
虽然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治疗组和观察组的PMVT临床病程并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胃手术术后无症状PMVT的抗凝治疗疗效仍需要大宗病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编辑
李晴
投稿及合作
peixuncheng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北京比较好白癜风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