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治疗虽以手术为主,但新辅助放化疗可以使患者生存明显获益。随着外科技术和术后管理的不断发展,食管癌术后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肿瘤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生率高达6%到41%。目前有研究发现,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增加。

鉴于新辅助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并不明确,来自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医学中心肿瘤外科和放射治疗科的Goense教授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的AnnThoracSurg杂志上。

研究介绍

研究纳入了年1月到年7月在该机构治疗的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均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经胸的食管癌切除术。

新辅助放疗的总剂量为41.4Gy,每次1.8Gy,总共23次,5周完成。同时每周接受卡铂和紫杉醇治疗。对于少数T4b期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总剂量为50.4Gy,每次1.8Gy,总共28次,6周完成。

研究通过放疗前CT检查确定胃底形态大小。基于胃底大小计算剂量-容积直方图相关参数,包括:放射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最大剂量、超过50%胃底面积的剂量(percentageofthevolume,D50)、剂量超过20Gy的比例(percentageofthevolumethatreceivedatleast20Gy,V20)、V25、V30及V35。

食管吻合瘘的定义为:唾液从颈部切口流出、CT发现造影剂外漏于食管外及内镜下证实。

研究共纳入97例食管癌患者,25例发生了吻合口瘘。对于吻合口瘘患者,4例通过颈部切开和禁食禁饮治疗,7例通过内镜治疗,14例通过手术治疗。

共有3例死亡,其中2例患者死亡原因为食管吻合口瘘。共有30例发生放疗后肺炎,吻合口瘘组和未发生食管吻合瘘的两组患者在肺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此外,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

通过单变量回归分析发现,吻合口瘘组的放射治疗平均剂量、最小剂量、D50、V25、V30及V35明显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在32例患者中,胃底部放疗的剂量与肿瘤部位相同,但放疗剂量及其他放疗参数与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无关。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胃底部放射剂量的临界值为31.4Gy,以此为界。高于31.4Gy组和低于31.4Gy组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分别为43%和15%。

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部位、临床T分期及肿瘤放疗方法影响平均放射剂量与吻合口瘘间的关系。校正后多因素分析发现,胃底部平均放射剂量与吻合口瘘独立相关。

结论探讨

上述结果表明,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行经胸食管癌切除及颈部吻合的患者中,胃底部放射治疗的剂量与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关。

该研究指出在需要行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胃底部的放射剂量。但是,由于该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回顾性分析,因此该结论尚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来证实。

心胸外的话题

长按下方







































皮肤病专业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71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