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治疗 >> 脾切除术后抗凝治疗的药物及出血时的补救
目前肝硬化脾切除术后的主要抗凝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低分子肝素、尿激酶等。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抑制血栓烷A2的生成,血栓烷A2促使血小板聚集,血栓烷A2的减少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以阻止血栓形成。应用该药物抗凝可通过血小板聚集检测来监测。
华法林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通过阻止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防止具有活性的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形成,即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抑制凝血因子Ⅶ(促凝血酶原激酶原)、抑制凝血因子Ⅸ(抗血友病球蛋白B)、抑制凝血因子Ⅹ(自体凝血酶原C)抗凝,引起的出血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水平直接相关,当INR大于5时出血的风险将增加。应用该药时前5d应每天监测INR。
当发生出血时,维生素K(植物甲萘醌)、新鲜冷冻血浆(FFP)、凝血酶原复合物能够逆转华法林的效果。抗凝血酶Ⅲ(AT3)能抑制活化的凝血因子,而肝素通过诱导因素Xa发生构象改变,能结合并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动,最终导致活化的凝血因子较少,低分子量肝素是肝素的一种,作用稍小。
低分子肝素半衰期为3~4h,80%通过肾清除,因此如果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就需要考虑减少剂量,虽然低分子肝素在治疗时不用经常监测,但在肾功能不全、肥胖、低分子肝素医源性过量时,可以监测抗Xa(活化的凝血酶原C)水平以控制抗凝效果。
理想情况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后4h后监测抗Xa水平。当发生大出血时,硫酸鱼精蛋白用作逆转剂,能扭转低分子肝素60%的抗凝效果。尿激酶属于纤溶剂,将没有活性的纤溶蛋白酶原转变成纤溶酶,从而降解稳定的血栓,使用尿激酶后需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当发生出血时,一些血液制品,包括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以及其他的代替物,包括氨甲环酸等,对减少出血有一定的作用。
白殿疯病治疗方法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