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治疗 >> 经方合方治疗胃癌术后腹泻案一例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以上为西医对胃癌的概述,中医在抗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癌症有了认识,提出了一些肿瘤病名,如昔瘤、筋瘤、肠覃、石瘕、积聚、膈等,并对这些疾病的症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仁斋直指附遗方论》首提“癌”,字,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
当然,古代也有很多关于癌症的治疗的医案。在《孟河费氏医案》中曾记载了一个医案。讲的是广西巡抚张丹叔的事情,张巡抚当时得了“噎嗝”,就是现在的食管癌,饮食不进,胸腹疼痛,请费大夫诊治,脉诊后,费大夫考虑了气液皆虚,肝阳夹痰阻胃,气失降令。处方:参须、北沙参、白芍、牡蛎、酒黄连、吴茱萸、陈皮、制半夏、麦冬、炒竹茹。上方服用10付后,病情好转,胸腹疼痛大减,饮食渐进。上方加减后,又服用10付,食欲更好,已能正常进食。后来,因生气加食油腻太多,病情复发,最后不治!这个医案讲的非常详细,特别在康复阶段,一定要避免情绪的变化和饮食的情况,不然,就可能半途而废。
面对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医疗环境,很多中医大夫在面对癌症时不敢去治,恐怕治不好,耽误病情,而恰恰很多时候都贻误了战机。笔者认为,在恶性肿瘤的早期,甚至中期,是可以运用纯中药治疗的,而且康复的几率很大,若真的为晚期,已经扩散了,该手术还是要手术的,但术后又是我们中医人的舞台,对于肿瘤的术后恢复是很关键的。
笔者近日在家治疗几例肿瘤术后的相关疾病,大都疗效满意,现分享一例胃癌术后腹泻三个月的病案,有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刘某,男,50岁,河南商丘永城人,务农,初诊年7月3日,主诉半年前行胃癌手术,大概三个月前,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出现拉肚子,每天不定时,如浠水样,受凉会加重,后来又回去住院输液治疗十天左右,效果还可以,出院不到一周又开始腹泻了,然后服蒙脱石散、复方地芬诺酯等药,效果不佳,后经同乡人介绍来我诊所服用中药。刻下症见:腹泻两月余,浠水样大便,时有腹胀,乏力,食欲不振,稍不注意饮食则马上拉肚子,舌质淡,苔腻润,关脉沉,尺脉略浮。
处方:五苓散合平胃散加焦三仙
猪苓15云苓30泽泻15炒白术15
桂枝12川朴15陈皮30苍术10
焦三仙各15车前子(布包)30炙甘草6
炮姜三片大枣(掰开)6个
五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温服。
二诊:年7月8日,今天上午患者来复诊:“吃药第三天开始大便就开始改善了,而且小便也多了,身上感觉也有劲了,今天早上最后一付刚吃完就赶忙来拿药,这几天胃口也好很多,昨天家里来亲戚了,就多吃了点,稍微有些难受,但跟以前比好很多”。于是效不更方,上方再进七付,以观后效。
我对抗癌的看法还是比较赞同《黄帝内经》里面的论述,《内经》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这应该是一个平衡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消亡的过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必呢?
清代名医沈金鳌论治积聚之言,可谓经验之谈。他说:“故治积聚计,惟有补益攻伐相间而进,方为正治。病深者伐其大半即止,然后俟脾土健运,积聚自消。”(《沈氏尊生书》)
做一个会用中医看病的中医大夫!
赞赏
长按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治得好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7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