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不容错过,点击科研小助手↑免费订阅

摘要目的:应用胰腺导管腺癌(PDAC)辅助趋化因子通路,促进骨髓中髓细胞募集,建立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单独靶向肿瘤相关的CXCR2+中性粒细胞(TAN)或CCR2+巨噬细胞(TAM)提高临床前模型的抗肿瘤免疫。然而,替代骨髓亚群的代偿性内流可能导致持久的免疫抑制TME并促进治疗耐药性。在这里,作者展示了CCR2和CXCR2联合阻滞剂可减少浸润肿瘤的骨髓样细胞的总量,促进了PDAC中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增强。

方法:对PDAC患者和对照组的外周血、骨髓和肿瘤进行分析。治疗反应和相关研究分别在小鼠原位PDAC肿瘤中使用小分子CCR2抑制剂(CCR2i)和CXCR2抑制剂(CXCR2i)单独和联合化疗。

结果:全身CXCR2+TAN增加与PDAC预后不良相关,CCR2i患者治疗后肿瘤浸润CXCR2+TAN增加。在原位PDAC模型中,CXCR2阻断阻止了中性粒细胞的流动和增强化疗疗效。然而,CXCR2+TAN或CCR2+TAM的缺失导致了替代骨髓亚群的代偿性反应,再现了人类疾病。通过联合使用CCR2i和CXCR2i,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和改善对FOLFIRINOX化疗的反应。

结论:CCR2+TAM和CXCR2+TAN双靶向治疗可提高PDAC的抗肿瘤免疫和化疗反应。

背景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主要原因,预计在未来十年发病率将会上升。尽管在PDAC中使用常规化疗取得了进展,5年生存率仍然是令人沮丧的8%,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TME)仍然是有效治疗的重要障碍。纤维化间质室被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浸润,这些细胞从骨髓中招募而来,以促进PDAC免疫逃避。因此,阻断髓系运输的治疗是恢复抗肿瘤免疫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方式。

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骨髓人群,有报道称在癌症中出现全身性粒细胞增加,与不良预后相关的是肿瘤内积聚的TAN(CD11b+、CD14、CD15+和CD66b+)。ELR+趋化因子家族中的CXCR2及其配体,包括CXCL1、CXCL2、CXCL3、CXCL5、CXCL7和CXCL8,负责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招募中性粒细胞,并参与肿瘤介导的TAN动员。携带肿瘤的动物也显示出全身性的TAN增加(CD11b+,Gr1High,Ly6CLow和LY6GHigh),并且在临床前研究中,靶向TAN可以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并改善对检测点阻断的反应。

作者先前的研究发现PDAC表达CCL2动员CCR2+炎症巨噬细胞从骨髓肿迁移到肿瘤。然而,他们成为免疫抑制TAM。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密集的TAM(CD11b+CD+,CD14+CD15和CD68+)浸润与降低的生存率相关,且在小鼠肿瘤模型中,靶向CCR2+TAM(CD11b+Gr1Low、LY6GlowLy6CMid和F4/80High)治疗可减缓肿瘤进展。基于这些发现,作者使用口服小分子CCR2抑制剂(CCR2i)PF-联合FOLFIRINOX对非转移性PDAC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NCT),与单纯化疗比较临床反应较好。

然而,肿瘤介导的骨髓来源细胞的招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免疫调节疗法的破坏并非没有补偿性反应。一些研究发现,耗尽TAM导致了一种代偿性的TAN流入,这可能导致CCR2阻断后的治疗失败。因此,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扰乱单个骨髓亚群是靶向免疫抑制TME的最有效方法。在这里,作者报道了靶向CCR2+TAM治疗的结果是PDA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补偿性流入,提供了第一个报告的证据,免疫调节疗法可能导致原发性肿瘤的动态髓样反应,可能限制预期的治疗效果。这种现象在有肿瘤的动物身上得到了再现,CXCR2+TAN和CCR2+TAM的协同靶向抑制了髓细胞的代偿性流入,同时有证据表明抗肿瘤免疫反应更强。这些数据建立在以人类癌症中骨髓来源细胞为靶点的新疗法的基础上,并表明以TAM和TAN为靶点可能是最佳的治疗组合。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临床实验1.PDAC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XCR2+中性粒细胞全身性升高与总体生存期有关2.评估人PDAC中ELR+趋化因子表达升高与CXCR2+TAN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动物实验3.在携带PDAC肿瘤的动物中,靶向CXCR2可以阻断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和阻断TAN募集4.人类和小鼠的PDAC肿瘤显示骨髓细胞靶向治疗后发生了髓样替代,这可通过CCR2和CXCR2联合阻断来克服。5.联合减少PDAC浸润的CCR2+巨噬细胞和CXCR2+中性粒细胞,可以改善抗肿瘤T细胞的反应

内容1、PDAC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XCR2+中性粒细胞全身性升高与总体生存期降低

首先作者用标准ROC曲线分析术前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术后患者生存率关系,最佳NLR截止时间为2.1,患者(n=)分为高(2.1)和低(2.1)两组。总体而言,PDAC患者切除后,高NLR(n=)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17.3%,而低NLR组(n=)生存率为26.5%。NLR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而NLR低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3个月(HR=0.74(95%CI0.58~0.93))。

其次通过流式分析显示PDAC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表达CXCR2的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然后通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表明PDAC患者外周血中CXCR2+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存活不足1年的患者外周血CXCR2+中性粒细胞较多,与生存率成反比。(P=0.;Pearson’s=0.66(95%CI0.90-0.14))

同样的,与对照组相比,PDAC患者骨髓中CXCR2+中性粒细胞增加。与外周血相似,这种增加与1年生存率降低有关,骨髓CXCR2+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生存率成反比这说明PDAC导致外周血和骨髓中CXCR2+中性粒细胞全身性升高,与较差的临床预后相关。

内容2:评估人PDAC中ELR+趋化因子表达升高与CXCR2+TAN和预后不良的相关性

补充一下:趋化因子CC和CXC是趋化因子其中的两个亚家族,CCR和CXCR是趋化因子的受体,CCL和CXCL是其对应的配体(即趋化因子)。CXC亚家族根据其第一个半胱氨酸前是否有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Glu-Leu-Aeg)序列进一步分为ELR+和ELR-两类。前者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首先表明趋化因子表达增加作者采用QRT-PCR发现相对于正常人胰腺,PDAC患者肿瘤中ELR+趋化因子的表达增加与肿瘤浸润CXCR2+TAN的增多程度相关,这与之前的报道一致,GM-CSF和G-CSF过表达,而M-CSF未见过表达。作者又采用QRT-PCR对PDA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分析,发现ELR+趋化因子CXCL1、CXCL2、CXCL5和CXCL8表达增加,且可见CXCL5倍增最多。

其次表明趋化因子来源于肿瘤导管细胞对PDA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肿瘤导管细胞是CXCL1、CXCL2、CXCL5和CXCL8的主要来源,而不是基质细胞。

然后表明CXCL5与CXCR2+TAN的相关性作者特别







































石家庄白癜风专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上那个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zz/92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