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胰道中国陈汝福教授强基层促规范,微
(本文代表专家观点,并经专家审校)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胰腺癌的死亡率位居癌症死亡人数的第七位,以外科手术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药物研发的探索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为患者带来了希望,本期《中国医学论坛报》“胰道中国”栏目,特别医院陈汝福教授,畅谈微创手术技术的基层推广,阐述多学科诊疗(MDT)综合治疗理念,展望未来胰腺癌诊疗的发展方向。本文整理访谈精粹,与读者分享。
陈汝福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胰腺专委会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胰腺癌微创与综合治疗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腹部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肝胆胰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医师分会主委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委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副主委
香港医学科学院院士
《中华胰腺病学杂志》常务副总编
Q1、早期诊断对于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您所在的研究团队针对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开展了重点研究,有望从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早期胰腺癌患者人群。请结合目前胰腺癌早期诊断现状,阐述上述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陈汝福教授:作为癌症之王,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8%~9%,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此,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遗憾地是,胰腺癌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国内外研究显示,新发糖尿病(即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3年内)患者可能发展为胰腺癌,我们团队通过比较伴或不伴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的蛋白质组学等探索发现了部分胰腺癌相关特异性标志物,阐述了糖尿病和胰腺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当前,团队正积极开展转化研究,整合肿瘤标志物、影像学表现、代谢组学等,以期通过大数据从新发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胰腺癌患者,从而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改善其生存及预后。
Q2、随着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等微创外科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在胰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也有增多趋势,您如何评价上述微创外科技术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汝福教授:微创外科技术是指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胰腺癌领域,腹腔镜技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是代表性的微创外科技术。尽管钩突、胰头的胰腺癌腹腔镜手术目前仍存在争议,但腹腔镜技术已成为胰体尾良恶性肿瘤的标准治疗手段。
作为全国领先单位,我们的胰腺癌中心具有通力合作的团队,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以及完善的人才梯队,约80%~90%的患者均开展了微创外科技术。就我个人而言,手术数量方面,去年由我主刀的省内外腔镜手术达余台;手术速度方面,常规手术可在两小时内完成;手术质量方面,精准操作术中出血少,对组织损伤小,减少了胃瘫、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为术后辅助治疗的尽早开展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一技术的进步是否能转化为患者的生存获益,还有待更长期的前瞻性研究和随访来探索。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是更为先进的微创技术,放大的视野、灵活的操作等使得手术更为精准和安全。
需要强调的是,微创外科技术是为患者保驾护航的,因此,在开展相应的手术前,团队和医生应提高能力,积累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先进的技术为患者服务。我相信,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诊疗费用的下调,未来将有更多患者获益。
Q3、目前国际上推荐的胰腺癌治疗模式为MDT模式,医院胰腺中心在胰腺肿瘤MDT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您可否与我们分享一下?
陈汝福教授:胰腺癌病情复杂,胰腺癌MDT包括胰腺外科、化疗科、放疗科、消化内科、介入科、麻醉科、重症医学、营养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这一模式一方面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诊疗服务,制定了最佳的诊疗方案,实现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在MDT的讨论过程中,各个学科的医生能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增强自身诊疗能力,这一互相学习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科人才,壮大了MDT团队,丰富了临床经验。
我们团队在年率先开展了胰腺癌MDT,多年来坚持不懈,充分结合外科手术技术和药物治疗进展等,发挥了多学科优势,积累了实践经验,为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
Q4、近年来,在胰腺癌治疗领域,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1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