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胰瘘专科治疗医院 >> 胰瘘症状 >> 疾病营养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营养治疗
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具有贮纳、转运食物,消化食物以及杀灭病菌等生理功能。如果患上了严重的消化性溃疡、胃肿瘤等疾病,那么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胃大部切除。而手术顺利切除大部分的胃后,并不是疾病全消,真正促进身体康复和维持残胃功能代偿的必胜法宝,就是术后科学合理的饮食及护理。
一、需要长期坚持
供给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每天5~6餐,每次进流质毫升左右,不宜过饱。开始1~2天可以给予清流质,以后渐改为稠流质饮食。随病情逐渐好转,改为少渣半流质饮食,每餐主食50~克,每天5~6餐,以后可逐渐加量。定时定量进餐,利于消化吸收,并预防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症。必要时可间隔经静脉补充营养,或给予要素饮食及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几乎不需消化,直接吸收,快速补充营养。
二、保证能量供给
总能量摄人是决定胃切除术后能否顺利恢复的关键,通常完全卧床患者所需能量为基础代谢1.2倍,起床活动者加25%以上,体温每升高1℃代谢率增加13%。胃切除术后早期能量摄人不足,体内脂肪及蛋白质分解以供给能量,尿氮增加,有负氮平衡及体重下降。肠内营养较普通食物,其营养素齐全,且能量密度高,而且不增加胃负担,因此是胃大部分切除病人的良好营养源。
三、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易消化吸收,是能量主要来源,经消化吸收后产生能量及合成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组织,剩余的转变为脂肪贮存。禁食时肝内糖原迅速变为葡萄供给能量。由于贮存量少,机体很快将贮备的糖原消耗净,主要动员脂肪分解以满足机体需要,蛋白质分解供能仅占13%。饮食碳水化合物应适当控制,过多引起高渗性倾倒综合征,供给以每天克左右为宜。
四、脂肪的供给
限制脂肪视病情而定,如无腹泻每天可供给每公斤1-2克脂肪,且应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蛋黄中的脂肪易消化吸收,吸收率可达93%以上,通常不易引起腹泻。有少数患者胃切除术后,由于胆汁和胰液的分泌减少及与食物混合不好,使脂肪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可发生脂肪痢,此时应减少饮食脂肪供给量。对于此类患者,也可选择低脂型肠内营养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五、足够蛋白质的摄入
胃切除术后由于胃酸及胰液分泌相对减少,造成胰蛋白酶的缺乏,加之肠蠕动加速,部分蛋白质不能被吸收,易引起血容量及血浆蛋白下降,患者耐受性差,伤口愈合能力减弱,甚至发生手术切口裂开,吻合口水肿感染,严重的可发生吻合口瘘。因此,胃切除患者应补充高蛋白质饮食,每天按每公斤1~2g供给蛋白质,选择易消化、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而种类齐全、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乳清蛋白等。
六、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胃切除术后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障碍,尤其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及铁等微量元素。故饮食均应注意补充,以预防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
七、选择合适的饮食
选择粘稠性的排空较慢及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可延长食物通过小肠的时间,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要进食汤类或饮料,应注意干稀分开,并尽量在餐前或餐后30~45分钟进食汤类,以预防食物过快排出影响消化吸收。另外,进食时可采取平卧位,或进餐后侧卧位休息以延长食物的排空时间,使其完全消化吸收。
云南省二院临床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