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年,湘雅让世界瞩目

--写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百年华诞之际

导读:湘江作证

众水东归,惟湘江调头向北,湘人特立独行、敢为人先之秉性,正是源于母亲河千百年的哺育!

于是,写进血液的性格基因,常常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给世界留下闪光的惊叹号!

就像湘江与雅礼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诞生了一个宁馨儿--湘雅!她那第一声清脆的啼哭,唤醒了大中国现代医学的百年奋争!

湘江作证:百年湘雅的风雨兼程,走的何其艰难困苦,却又何等地义无反顾。始终雄踞中国医学制高点的湘雅人,用几代人的青春和热血,填写了一份可歌可泣的百年答卷。

新百年,这个带有强烈开启感的数字,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医院党委书记肖平、院长孙虹在访谈中所说的那样--

“我们可以豪迈地说,过去的百年,前辈们卓绝地为中国造就了一流的医疗机构;站在先贤的肩头,我们的视野将更加宽阔:新的百年,湘雅不仅要在中国争地位,更要让全世界瞩目!”

一既开风气即为师

从一到一百,用数字排列的历史,没有温度,但,当这些数字与一个个湘雅人联系在一起,湘雅编年史,就获得了足以让人泪流满面的人格之美。

年,胡美博士带着从美国学成归来的青年颜福庆经水路进入长沙小西门,翩翩而至的青年医学专家,和胡美共同开启了湘雅著名的颜胡时代。他的一生引进弘扬了西医,创办了国内外医院和医学院,为中国医疗和医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说:我是从湘雅起家的,没有湘雅就不会有上海医学院……。

谭延闿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名字,正是在他的支持下,年,湖南育群学会代表湖南省政府与美国雅礼协会合作办学,年,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高等学府--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因此创立,年,医院主楼建成,谭延闿亲笔题写院名。同年,雅礼护病学校更名雅礼护士学校,湘雅形成了医学校、医院、护士学校三位一体的体系。

年的张孝骞,这个名字始终与民族、兴学、艰苦卓绝紧密相联,这位毕业于年的湘雅状元,在民族存亡的悲壮时刻,临危受命,回归母校担任院长,西迁之前,他只说了一句话:有我在就有湘雅在……“长沙张仲景,医学溯先贤……”在院歌声中,流亡求存的湘雅薪火不绝。年湘雅正式复课,湘雅医学院浴火重生。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张孝骞领导的八年流亡办学中,先后毕业了六年制本科生名,是建国前湘雅毕业生的49%。

此外,我们还要记得以下的这些名字:

著名微生物专家汤飞凡、为湘雅付出生命的美国医生裴恩坦、第一任湘雅护士学校校长盖妮珍、世界著名的细菌学家和病毒专家李振翩、我国最早的放射学家谢志光……。

不久前央视播出了历史剧《战长沙》,女主人公的身份就是一名湘雅护士,她在冒着炮火抢救伤员的同事身上,看到了湘雅精神,看到了民族气节。而在真实的历史中,面对破碎的山河,当时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和医学院外科的所有师生,坚决不肯撤离,他们选择与长沙人民共存亡。那段岁月里,有多少无名的湘雅爱国者舍生取义,用青春和热血,唱出了湘雅人的家国春秋!追溯历史,怎能不让今人仰天而叹,长歌当哭!

公勇勤谨、诚爱谦廉的校训是湘雅人立世之本,源于这个根本,必定会成就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风范!

年12月,湘雅在新中国焕发新活力,临床医学获得全面的长足发展。医院先后成功开展了食道、泪囊腔吻合、肺叶、心包剥离、人工髋关节成形术、胸主动脉瘤、宫颈癌根治、眼科等手术及肝穿刺、支气管癌针刺活检等技术。七十年代,医院感染研究、血液净化、器官移植等领域走在全国前沿。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迎来发展的春天,各项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医院在器官移植、小儿脑水肿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心肌激光打孔血运重建十搭桥术、介入治疗布加式综合症、胆道狭窄等及经皮穿刺栓塞治疗、多发性肺动静脉瘘等手术和新技术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多个领域的治疗与研究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先进水平。

二善奕者的恒定价值观

善奕者谋势,先谋者胜!

纵观今日的中南大学医院,这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直管医院,是我国重要的医疗诊治、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中心。医院拥有编制床位张,88个临床医技科室,5个国家重点学科,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医院第五位);年门急诊量超过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0万人次,年大中型手术6万台次。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信天下”网公开发布《医院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南大学医院名列全国第四位。

挚爱

百年湘雅,炼就的第一品质就是仁爱!

上世纪60年代,湘雅青年女医生虞佩兰目睹了一个六岁男孩因中毒性痢疾合并脑水肿死亡的过程,医生的职责和母性的慈悲促使她从此开始了小儿脑水肿的研究,最终成为这一学科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使该病死亡率从70%下降到20%,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认可。

湘雅风湿免疫科主任左晓霞教授给很多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3年,一个病情并不严重的红斑狼疮年轻女患者因为无法生育而绝望自杀,使她下决心致力于“狼口夺子”--破解了女患者不能怀孕的魔咒。在左晓霞的帮助下,一百多人实现了做母亲的心愿,一百个家庭获得圆满。

病人会记住左教授的很多故事:比如诊室里为病人常备那些巧克力,在冷风中为病人披一件外套,利用假期往返几十个小时奔赴湘西陪病人生产,她们更不会忘记,几十年如一日,左晓霞每天要花14个小时在她的病人身上。这位恨不得把自己的每一分光和热都送给病人的湘雅人,用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带领着团队,将“红斑狼疮”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0%以上,10年生存率在85%以上。

理性和温情,是医学的根本支撑,只有爱病人的医生,才有可能感同身受地体会病人的疾苦,进而产生出战胜苦难的强大创造力。

以爱之名,湘雅人不断创造着医学奇迹,书写着属于湘雅的荣誉:

70医院感染研究、肾透析,并成功开展肾移植手术;

年,医院诞生大陆第一例人类冷冻精液受精的人工授精男孩;

年,全国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在湘雅诞生;

90年代,医院移植技术获得全面发展,相继成功开展亚洲第一例异位肝移植、江南首例心脏移植、全国首例单肺移植、胎肝胎胰联合移植、关节移植、自体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21世纪,医院着力抢占高、新、尖医疗新技术制高点。各种高新科技在临床广泛应用,微创内镜手术全面开展,各种器官、组织移植已发展为常规手术,疑难危重病例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纳米新技术研究始应用于临床。基因诊断和治疗进入了新阶段。

以大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王志明教授为核心的医院肝移植手术团队,自7年开始,已成功为多例肝病患者进行了活体肝移植手术,其中年龄最小者仅10岁,最大者57岁。成活时间最长已达7年,这标志着医院移植技术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以袁贤瑞教授领衔的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打破神经外科领域,颅底肿瘤特别是听神经瘤手术的“医学禁区”。25年来,成功实施了例颅内手术,其中近0例为颅底肿瘤手术。更为神奇的是,名听神经瘤患者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了面部神经,创造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医学奇迹!

脊柱外科张宏其教授,创造了主刀完成的余例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尚无一例瘫痪、死亡记录;在脊柱侧弯和脊柱结核治疗方面,手术例数和疗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罗万俊教授领衔的心脏外科,在先心病治疗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科具备国内领先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外科诊治水平,心血管外科总的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

岳少杰率领的新生儿科团队在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技术、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新生儿黄疸治疗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多项技术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据统计,自5年以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小于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多例,平均胎龄仅30周左右,而救治成功率达到98%

一百多年来,湘雅树立了辉煌的公益形象,医院创始人之一的颜福庆,就是湖南红十字组织的发起者。在湘雅公益精神的引领下,历次国内外灾难救援和援外医疗中,都有湘雅人的身影。医院作为国家医疗救援队,先后在年抗洪、非典、甲型H1N1流感、甲型H7N9流感,汶川地震、8年冰灾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昆明火车站严重暴力恐怖事件、乌鲁木齐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昆山特别重大爆炸事件的医疗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医院共组派医疗救灾救援队51批次,医院国家队的社会职责。

在8年汶川抗震救灾中,医院荣获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称号,李康华教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年,肾内科副主任肖湘成教授获得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迅速蔓延。接到国家卫生计生委指令后,医院快速反应,仅用45分钟即组建了国际救援医疗队。

此外,湘雅在医疗帮扶、医院人员培训等方面成绩显著,年,作为卫生部委托的首批全国六家培训基地之一,承担“卫生部西部卫生人才培养项目”的任务,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西部医疗卫生骨干。

年,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的“援疆项目”,又落户湘雅。让新疆全疆的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和卫生管理干部、名社区医生学到了最适宜的医学技术和管理知识。

医院以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为突破口,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率先筹建了远程医疗中心,目前已覆盖了全国医院。

严谨

在全国医学院中,湘雅有个流传已久的别名--冠军的摇篮。

在新中国仅有的五次全国医学院校联考中,湘雅学子五次囊括全国第一:年起卫生部连续三次组织了部属院校的部分毕业生进行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统考,湘雅连续三年名列全国第一;年,在CMB资助下卫生部进行了全国17所顶尖医学高校联考,湘雅再度名列全国第一;2年,由于临床医学八年制招生资格问题,国家教育部组织进行医学七年制考核,湘雅再度名列全国第一。年至年,由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主办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中,湘雅学子连续三年夺得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冠军摇篮”湘雅实至名归!

有人把这个结果归于湘人灵秀的天性和聪慧的智力,但只有经历过湘雅医学教育严苛过程的人才会知道,百年如一日的严谨治学,才是成就湘雅冠军的最大内因。

年,湘雅首次对外招生,精挑细选了18名湖湘英才,而在年,真正毕业的,只有不到10人,这些湘雅学子,经得起时间和事业的考验,每个人都成为医界精英,其中就包括后来被称为湘雅轩辕的张孝骞和名满天下的微生物大师汤飞凡。

湘雅医学院的学生,在走上医学道路之前,就必须明白:医生这个职业没有捷径,不可超越,只有经历了近乎苛刻的严格训练之后,良才方能被打磨成美玉。

名门之贵,贵在一丝不苟,脚踏实地。

百年品质缔造了百年英才,湘雅精英层出不穷,中国国际著名临床药理专家、个体化医学的奠基人、我国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科的开拓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教授,湘雅自己培养的第一位长江学者、我国皮肤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专家陈翔,以及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雷光华、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千人计划”的江泓、沈璐、唐涛等专家级团队,代表着湘雅品质,为世人瞩目。

医院现有博士生导师名,硕士生导师名,所有医学专业都具备博士学位授予权。医院现有诊断学、临床麻醉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共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医院第一位;临床内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由医院负责主编的全国规范教材14本。每年承担多名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教学任务,是西部卫生人才、国家专科医生培训基地。0年以来,医院获部、省、校级教学成果奖近50项。

年9月,范学工荣获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刚从北京载誉归来,他又被中南大学的学生评为“中南大学首届研究生最喜爱的导师”。范教授的博士们都记得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严谨”,在学生眼里,老师的严是刻骨的,来自于对医学最深的敬畏,他常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一个好医生同样要抱着造福众生的人生理想。因此,面对这些未来的医生,如同面对无数以性命相托的病人,他不能不硬着心肠“逼一逼”,严一些,再严一些。

医院输送着一批批的良医,这些学生时代就被严苛的教学理念打磨的年轻人,自觉地成为湘雅严谨治学精神的传承者与践行者。

在湘雅,小到医护人员的洗手规范,医院整个的感染防控体系,以及用药管理,都做到精细化、规范化、流程化。严谨规范的流程制度,使医院感染现患率保持平稳下降趋势,无医院感染恶性暴发事件;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明显下降;极低体重新生儿抢救存活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出院患者死亡率、手术患者死亡率、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率等指标均逐年下降。

全国医疗界广泛应用的合理用血“金标准”,就是医院严谨务实院风的一个典型代表,该标准实现了临床用血管理从粗放型到精细型的转变,医院产生了指导作用。

三新湘雅在坚守中嬗变

浓郁的创新文化传承,使医院医院科研综合水平第一方阵。医院现有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医院主办国家级专业期刊9本。

据统计,近几年来,湘雅平均两天出一项成果,一天出两篇论文。共发表文章篇,总被引次,其H指数为67。经国际数据分析,近五年发表文章篇,获各类科研项目资助余项,科研经费总数超过2.5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余项,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40余项。

由于湘雅人有意识地将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超高转化率,在医院感染研究和肾移植手术、小儿脑水肿、肝的三类中医证候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微爆破碎肝胆管结石研究和外科移植技术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此外,大面积烧伤治疗、介入治疗、颅底复杂肿瘤切除、鼻咽癌诊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巨大肝癌切除治疗等方面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大批在国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医学专家。

6年6月,全球首例心脏绕道手术在医院成功完成,这是医学史上的奇迹,目前世界上无治疗此病的先例。

湘雅人明白,有时,成绩和优势,也会成为前行进程中的负能量。因此,刚刚越过百年门槛的湘雅人就在思考着:在百尺竿头,如何实现新的跳跃。

达尔文说: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一定是最强、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这句话,让习惯成为标杆的湘雅人,产生了紧迫感。

是否摆脱观念上的路径依赖,走进前人不曾涉足的领域,开创一片全新格局,湘雅面临选择。

选择的结果是肯定的,湘雅人必须敢为天下先!

于是,一张湘雅医疗改革的创新路线图,正坚定而清晰地指向未来:

专科建设

年,医院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合作开展“优秀临床专科发展战略项目”。强强联手,必定强化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效果,对促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专科化,是医院发展的必然,从年湘雅大力发展专科建设,新增临床亚专科、MDT多学科合作项目,创新了专科管理委员会制度。近年来,一个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湘雅学科群,脱颖而出。医院坚持以提高临床专科水平为出发点,探索专科细分与整合,同时创新临床学科管理新机制,提高了临床学科建设水平。医院每年投入1.5至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医院有7个科室位于全国领先地位,20个科室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人才建设

医院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医院医院人才发展战略,为可塑之才优化环境、提供平台。为了加速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医院每年投入1.5至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医院每年从纯收益中抽取余万元作为科研奖励金,充分调动起全院科技人员的科研工作热情。设立院内青年基金,重点扶植青年创新人才。医院推出《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每年投入万元作为培育基金,用于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创新科研骨干人才。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名医工程”为导向,通过专科的细分与整合,有37位亚专科主任脱颖而出,形成了多个相对独立运行的以器官、系统和重大疾病为核心的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专科化建设使医院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医疗骨干成为引入注目的医界明星。年,医院骨科、重症医学科、病理学、专科护理、麻醉学科共5个专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年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口腔颌面外科专业)、中西医结合脑病专科共6个专科获评;年,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烧伤外科、皮肤科共7个专科入选;年,肿瘤科、感染病科、风湿免疫科、运动医学科、老年病科、急诊医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共7个专科入选。至此,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达25个,医院之首,医院第五位。

质量管理

医院改革的时代潮流中,医院全面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至年,医院连续三年获得“医院改革创新奖”。孙虹院长获得全国十大医改新闻人物。

医院作为全国率先开展单病医院之一,现已形成了完整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并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医院在22个科室,48个病房开展了96个临床路径病种,共入径0多例。单病种管理使相关病种的平均住院费下降了15%-30%、部分病种同比总费用显著下降,最高达到42%,平均住院日缩短3.2天。

医院出重拳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将抗菌药物品种种类严格控制在50种以下。年又加强了辅助用药的管理,删减了余种辅助用药品规,从源头上加大治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人均费用从年3月(专项整治前)的元/人下降到年6月的元/人,下降幅度为57.9%。

医院持续进行门急诊流程优化,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分时段预约、分时段就诊的方式,引进多台全自动自助挂号机,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天24小时无间断挂号,全面推行“一卡通”和“医院”建设,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医院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较早地引进第三方评价机制,评价机构根据极具公信力的评分标准,对医院内部管理进行“挑刺”,医院内部管理品质的提升。在湖南省卫生厅院对省内46家医院进行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医院以99.2%的满意率排名第一;出院患者平均满意度超过95%。

开门办院

在国家鼓励多元化办医的新政策下,医院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医格局,稳步推进“开门办院”战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通过托管等形式建立“医院”。目前已启动医院、医院、常德医院等项目。

年8月,医院与天津天士力集团、医院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湖南省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医院,在我国率先建立了“医院为龙头、医院为核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湘雅模式。该模式已成为我国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的模本。

后勤管理

医院积极实施“后勤服务专业化与社会化转型”战略,通过服务外包的现代企业合作形式向社会寻求更专业、更高效的后勤保障系统运行管理服务,逐步实现节能从“行政管理”向“市场运作”转变,实现由“做后勤”向“管后勤”转变,探索出了集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后勤管理模式。每年节省人力成本和运行成本万元-0万元。年,医院被评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并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能源节约利用经费万元;在全国形成了后勤管理品牌。

四新湘雅让世界欣喜

信息时代,地球是扁平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让世界见证中国医学发展的前行力量,是湘雅作为百年传承的中国一流医疗机构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不仅要在中国争取领先地位,更要在世界医学舞台上争中国地位,已经成为新湘雅人改革创新不断进取的深层动力。

3年,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正在支持“全球医学基本要求”的项目,湘雅医学院正式纳入该项目,进一步推进了人才培育与国际接轨,打造更具有国际标准的医学人才体系。

年,湘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八年制教改探索,初步建立了符合世界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医院与埃默里大学、匹兹堡大学、休斯顿Methodist医院、密西根大学、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医疗中心等国外一流医学院校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资助湘雅八年制学生到这些欧美名牌医学院进行学习交流。目前,一大批优秀的湘雅学子,奋斗在国际医学前沿。

年,手显微外科亚专科主任唐举玉教授率领的团队,通过分期手术,将一名25岁患者断离的右手寄养于右小腿上,培植成熟后再回植于右前臂获得成功。这个成功的手术,引起了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等国际权威媒体的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ojkg.com//mjccby/6500.html

------分隔线----------------------------